付順
【摘要】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知識核心的理念已經被核心素養的理念所取代,這一點在新課標中有具體體現。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是一門以提高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為宗旨的學科課程。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高中生物教師思考的焦點問題,本文筆者基于此,對核心素養下的生物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生物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158-01
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可以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新課程標準中,高中學生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可以從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研究和社會責任這四方面來進行概括。為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也要結合這四方面內容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只要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認識生命世界和解釋生命現象,教師的教學目標才算完成。而高中生物抽象復雜的特征讓學生理解起來很是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具象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進行《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的教學時,筆者并沒有急于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整個過程,形象直觀的視覺刺激會讓他們感嘆生命的神奇。這時筆者再引導他們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探究。人的一生不就像細胞的生命歷程一樣嗎?走過了幼年和少年的成長期、青年和中年的成熟期,就會來到晚年的衰老期。教師要讓學生從生老病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和珍貴,從而培養自己的生命觀念。
二、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其次需要做的就是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理性思維指的是學生能夠崇尚并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他們能夠用科學的方法去探討生命的現象及規律,而不是憑感覺做事。這樣的話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從而讓他們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理性思維。例如:在進行《人類遺傳病》這一節內容的教學前,筆者讓學生對人群中的遺傳病進行調查,并要求他們概括遺傳病的病因和病癥。在上課的時候,筆者將學生分成兩組,他們兩組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患者根據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向醫生描述自己的病癥和遺傳史等,醫生則根據這些現象去分析患者所患的遺傳病類型。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醫生最后給出的結論必須是他們結合科學的分析得到的,而不是憑空猜測出來的,因此他們的理性思維就有了很好的發展。
三、注重實驗教學,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促進學生的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學問題,并可以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對生物學現象進行探究。那么教師從平時的實驗教學出發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筆者在進行《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這一節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光合作用受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有的說光照強度,有的說溫度,有的說二氧化碳濃度,還有的說氧氣濃度。這時筆者就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說法是否正確。當學生寫出實驗設計之后,筆者檢閱沒有問題之后就引導他們進行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的科學探究素養得到了有效促進。
四、講述名人事跡,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最后需要做的就是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俗話說,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學生如果不具備能夠支撐起他們知識能力的責任意識,他們給社會帶來的就是危害。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樹立起社會責任意識。那么教師該如何去做呢?他們可以將名人事跡引入教學課堂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在進行《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一章的教學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樹立起社會責任感。就向學生講述了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為了讓人民在饑荒中可以生存下去,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饑餓威脅,接下來他就一頭扎進雜交水稻的研究中,最后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孕育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的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從而解決了人們吃飯的問題。袁隆平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后還能夠不言放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社會責任意識非常強烈,學生在榜樣的力量下也會有效樹立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更是要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從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出發來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采用小組合作、注重實驗教學、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他們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威.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生物教學優化探索[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0):56.
[2]曾祥飛.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研究[J]. 考試周刊,2018(66):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