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
【摘 要】 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習興趣,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體驗,從而實現知識的吸納與內化。本文主要闡述了當前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情境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情境;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語言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逐步感知中融入社會,在具體的語境中體驗、理解、運用,從而完成對語言知識的內化、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一、當前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
1.情境意識淡薄,忽視情境創設。隨著課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較為認可,但備課時卻很少考慮如何創設情境來優化英語教學,仍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師沒有讓學生按照教材的情景圖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2.過于追求多彩,導致情境堆積。一些新教師往往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以多張幻燈片連續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疲于接受,沒有思考的時間。教師未為學生預留一定的拓展空間,沒有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導致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教師只顧及吸引學生的興趣,糾纏于情境中的非教學信息,過于追求課堂的多彩,而對是否有利于目標的達成則視而不見,造成情境的浪費。
3.脫離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未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遠離學生生活,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吸納。如在角色扮演中,教師指定學生扮演虛假的人物,沒有將學生置于真實的環境中觀察,不利于學生知識的靈活運用。
4.過度依賴教材,情境素材單一。部分教師對西方國家的民族文化、風土人情了解較少,他們很少搜集生活中與英語有關的情境素材,只依賴于教材,導致情境素材的使用較為單 一。隨著課改的深入,英語教材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也越來越靈活多變,但教材內容并不能涵蓋學生所有的學習內容,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對教材進行適度的增補。如果學生僅了解課本知識,而對課外內容一無所知,就會使學生的思維缺乏深度。
5.囿于媒體教學,實施手段單一。多媒體能使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光盤完成單詞教授,呈現動畫模擬場景,但如果教師沒有融入其他的媒體、資源,就會使情境變得單一,就全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譯林版4下“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的詞匯時,我把學生帶去的衣服放在講臺上,有coat、dress、shirt、sweater、gloves、jeans、trousers等,提出問題,“Whose dress is this?Whose gloves are these?”學生來認領時用“Its…”的句型回答。
二、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實施對策
1.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情境的創設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中實現的。教師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情境創設的意識,并在教學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中善用情境教學。(1)轉變傳統觀念。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過于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要以教材為依托,根據學生的興趣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的表達交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平等的首席者”,要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變為引導者,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教學變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考慮學生的需求,將情境教學運用于教學實踐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2)克服教學惰性。長期以來,教師淹沒在日常工作之中,職業倦怠帶來教學惰性,使教師失去教學創新。教師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己,要敢于直面困難,敢于面對挑戰,在困難面前不言棄。
2.提升教師的情境創設能力。教師要參加各類培訓活動豐富情境教學的理論,把握情境創設中注意的問題,加深對情境的理解,提升情境創設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教師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暢談經驗分享以及自己的困惑,不斷改善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教師還要通過網絡、書籍等形式學習情境教學的專業知識,不斷內化自己,要多與學生交流,與學生開展互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他們主動表達、深入思考。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喜好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教然后知困”,教師要不斷反觀教學實踐,促進教學情境的完善,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在教學譯林版5上“Unit6 My e-friend”的story time后,我讓學生講講他們的e-friend的情況,包括姓名、年齡、身高、愛好以及學習情況,很多學生能很流利地描述他們的e-friend。
3.激活學生的精神活力。教師要擁有自由的空間,加強師間溝通,要敢于突破自我,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教師只有獲得精神的放松,才能使英語課堂充滿鮮活的氣息,才能不囿于傳統的教法,讓學生獲得自由的發展。傳統教學中,教師受多方因素的制約,只充當知識的傳授者,教師要轉變角色,要做教材的研究者,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增添或削減一些內容,適當增加生活情境,使英語教學富有生活氣息。如在教學譯林版5下“Unit3 Asking the way”的story time后,我增加了一些訓練,畫出一些建筑物和道路的位置圖,讓學生以課本上的問路方式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問路和指路的句型。
4.拓寬情境教學的實施空間。在實際教學中,迫于應試的壓力,教師要處理課本內容與練習冊,還要在各單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而實際用于授課的時間大大縮短。為加快教學進度,為提高學生的考分,教師采用反復練的形式強化記憶,而情境教學覺得費時費力,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教師要把情境帶入課堂,釋放學生的天性,將表現自我的空間與時間“讓”給學生,使英語課堂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機制,不能讓考試成為衡量學生唯一的標準,要尊重學生的基礎,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有發展性、多元性,要讓學生擺脫束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情境的創設,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活力,釋放了學生的天性,推動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楓.淺談初中英語課的情境教學[J].教育評論,2000.
[2]杜銀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4.
[3]張衛紅.創設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教學[J].桂林師范高等專業學校學報,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