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霞 趙遷遠 焦麗君 李元超
【摘要】立足區域企業人才需求、學生發展需求、專業建設需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從招生招工同步、教學資源配置、工學交替教學模式到考核評價,構建了“全程學徒、分階培養”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在企業用人、學生培養、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適應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制冷專業 人才培養體系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234-02
自2014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以來,全國各地職業院校及企業紛紛開啟了形式多樣的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F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創新舉措,為職業院校提高育人績效、提升辦學水平提供了新思路。教育部文件中指出現代學徒制下開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積極探索切合實際的實現形式,形成特色。本文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開展“全程學徒、分階培養”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一、對接“三需求”,探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面向青島地區發展智能制造型企業的需求,結合青島地區海爾、海信等大型制冷空調類企業智能制造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貫徹學院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理念下,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與海爾集團合作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
1.行業企業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
2016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將加快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發展智能制造,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推進青島開發區國家智能化工業園區試點示范工作。作為青島市的龍頭企業,海爾集團、海信集團也走在了智能制造升級的前列,而這兩者又是我院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的主要合作企業,因此,探討智能制造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成為了當務之急。
通過對智能制造類企業調研及職業教育發展的研究,得知智能制造類企業所需人才將更注重創新能力[1]和綜合職業能力。學生就業的各崗位的工作任務不再是簡單重復的勞動,而是需要參與到整個制造環節中,從懂產品擴展到還要懂流程、懂設備,能參與工作流程改進。而現有層面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人才培養的要求。
2.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
為了了解智能化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對畢業生及在校生展開調研。通過對畢業生的調研得知,智能制造對員工綜合職業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得畢業生的職業成長周期變長,從入職培訓到獨立頂崗工作所需的時間一般在六個月以上,有些技術性強的崗位孵化期甚至達到一年;另外,各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更新很快,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不能與生產實際無縫對接。對在校生的調研得出,在校生存在職業目標不清晰、對所要從事的職業認知不足、職業規劃不明確、職業認同感不高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縮短畢業生在企業的孵化期、實現學校和企業培養內容無縫對接、加強在校生的職業認知教育,需要學校和企業開展深層次的合作。采用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模式將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利用“雙場所”、“雙導師”手段將企業培訓前置,實現“實時性”專業技能的培養,企業現場的實踐及企業導師的言傳身教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這種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深入了解所在企業的文化,培養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2]。
3.專業建設的需求
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模式是將現有的學校主體育人與工作場所學習[3]相結合的一種探索。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很大部分內容是需要靠在工作世界中的非正式學習來實現的,而在學校內打造真實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職業氛圍仍然與實際情況有差距。其次,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了多專業領域的融合,這也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隨時掌握智能制造最新技術的企業人才加入教師隊伍。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現代學徒制下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則是滿足專業建設需求的有效舉措。
現代學徒制的典型特征是雙主體育人,企業深度參與了從招生到培養、考核的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了企業的積極性。雙場所實施教學過程,解決了學校教育中職業氛圍欠缺的問題。校企雙方師資隊伍的整合與優化,解決了傳統學徒制人才培養效率低,師傅水平差異大的問題。由此可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滿足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構建“全程學徒、分階培養”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體系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結合的一種職業教育制度,是通過職業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教師與師傅的聯合傳授,課堂學習與工作崗位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一種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以“校企共育”為指導原則, 從培養過程設計、招生、資源配置、教學實施到考核評價,學校和企業作為育人“雙主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1.招工招生同步。將學校單獨招生與企業訂單班招生方式相結合,在單獨招生過程中,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確定命題細則,校企人員組成考評小組實施考評并確定錄取學生(學徒)人選。被錄取人同時具有了企業學徒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學生、學校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
2.教學資源配置整合。為了滿足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要求,探索實踐彈性學分制度,采用校企課程學分互認、設計不占學時的素質課程學分等方式將專業固態的課程體系改造成為靈活的適應學生、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endprint
學生的學習場所在學校和企業內交替進行,選拔優秀的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雙師隊伍,共同設計開發工學一體化教學資源,校企共建學習和學徒雙功能實訓場所。
企業的導師從制造、工藝、質量三種崗位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及發展意愿自主選擇導師。
3.三階段工學交替式教學過程。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職業技能培訓規律,構建并實施基礎素質培養、企業綜合能力實訓與學校技能培養交替進行和頂崗實習“三段化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到準學徒再到學徒的身份轉換。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內,在學校內學習,企業采用線上課程及線下講座的形式,進行企業文化培養及職業認知的培訓;到第一學年結束時,進行企業師徒雙選,確定師徒關系,隨后學生在企業進行三個月的準學徒輪崗培訓,以及九個月在學校的專業技能培養;到第二學年結束時,學生到企業進行三個月的學徒跟崗訓練,然后到學校完成專業項目設計;最后以準員工的身份到企業進行六個月的頂崗實習直至具備畢業資格完成畢業考核。
4.雙主體雙客體的評價體系。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的考核始終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最終的畢業考核還引入了第三方評價,即行業協會的職業技能評價,確保合理評價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另外,完善了學生的評教方案,從評價教師、學校拓展到了評價企業導師和企業,從而不斷促進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優化。
三、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實踐的成效
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以“中央空調售后服務工程師培育”為主體,以“制冷設備制造工藝人員培育”、“制冷設備實驗員培育”為兩翼,采用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和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本項目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在企業用人、學生培養、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適應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采用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的學生對企業及職業的認同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合作企業就業的學生比率從23%提高到了56%。就業學生可以直接頂崗工作,縮短了企業員工的孵化期。另外,企業在學徒培養過程中,能夠通過學徒的視角審視公司的生產及管理過程,有助于發現新問題,找到改善工作的新思路,從而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過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有了明顯的效果。在準學徒階段,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生產實踐活動,以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獲得企業的好評,企業考核優秀率達76%。在企業培養期結束前,每名學徒完成了至少一項生產工藝合理化建議的提報,其中32項已獲得企業的認可,納入了公司的工藝改善計劃。在學徒階段,學生參與到實驗員、技術支持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技術輔助崗位實踐中,專業技能及職業素質有了大幅提高。2016年,學徒期學生參加“山東省第十一屆家電行業職業技能競賽”,2人榮獲“山東省家電行業技術能手”稱號;參加“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制冷與空調類專業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大賽”榮獲團隊三等獎。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也促進了專業建設。建設了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及實訓室,從而為學生培養提供優質教學資源。通過雙導師隊伍的建設,教師教學能力及專業深度廣度都有了提高。兩年內專業教師團隊發表論文8篇,申報專利3項。專業團隊承擔企業員工培訓任務,采用學徒制模式為企業培訓員工500人/年,2名教師榮獲“2016中國家電服務業人才培育建設先進個人”稱號。項目的成效提升了企業合作的積極性,2017年,校企雙方又推出了2個新的現代學徒制項目。
四、結語
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取得了預期的成效,促進了校企育人的深度合作,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本項目處于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初期階段,在培養過程的設計上存在精細化不足的問題,在培養效果的總結上欠缺理論性的分析,還需在后續的實踐中逐步改進。
參考文獻:
[1]王芳,趙中寧,張良智,丁林耀,丁明偉,王蘭軍. 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變化的調研與分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1):18-22+27.
[2]魏會超,秦興順. 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對高職院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調查[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23(05):22-25.
[3]陳瑩. 基于工作場所學習理論的職業教育觀探索[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44-145.
作者簡介:
尹曉霞,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負責人,高級工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