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才培養的標準不再局限于智力的高低。如何在初中階段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把握人生的正確方向是學校和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本文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入手,對實現政治理論、現實生活與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機融合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從基本的知識普及向多元化的能力素質提升轉化,針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也隨之展開。初中政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是經過長期實踐反復驗證的歷史經驗總結。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種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屬于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此時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大大增強,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公民意識、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是體現素質教育質量中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進步具有基礎性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運用科學教育理念,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強調初中政治課堂的必要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就成為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課程的迫切追求。
一、 堅持德育為主的論證式教學模式
現代通信和傳播技術,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改變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與資訊獲取的方式。即使是身處農村地區的學校和課堂也無法幸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教與學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挑戰。教師和學生在知識獲取的方式和方法上已經沒有本質的區別,學生已經很難再單純地相信政治課堂照本宣科,按方抓藥式的說教方式。因此,提升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首先擯棄課堂中的“一言堂”和“權威論”,堅持以德育教學為主,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德”的內涵表現為“人生道路”的選擇方向,遵循的是自己本心的選擇,順乎的是自然和社會的準則和規范。初中政治教師需要向學生講授的是符合國情的公序良俗的道理,即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和道德。要想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接受并相信課堂上的“真理”,那么政治教師應該首先做到要相信并堅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傳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只有政治教師展現出自身道德品質方面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追隨者和聽眾信服。更為重要的是傳道的過程是授業的過程,更是解惑的過程。事不鑒不清,理不辯不明。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需要提供能夠佐證其理論知識點的論點論據,梳清理順其中的因果關系。解答學生的疑惑采取的是辯駁論證式的講解,更加注重答疑解惑中抽絲剝繭的論證過程。論證式教學更能體現出政治課程教學的特點,激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師生之間教學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進而發掘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
二、 堅持興趣驅動原則,培養獨立思考主動學習能力
初中政治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學生能夠理解的形象化的參照物,并借助豐富的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來。通過生動鮮活的事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轉變為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學習主動性的產生源于政治教師能否在課堂上創設合理逼真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正面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持續的正向激勵,激發出原始的內在驅動力,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初中政治教師要善于將政治知識與初中學生關心關注的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與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人文軼事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延伸課堂教學手段、保持課堂教學的新鮮感。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倡導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相互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平等、積極、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因此,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與關注學生的情感、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統一就成為思想品德課程所遵循的原則。
三、 注重實踐教學體驗,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身教重于言傳,實踐記錄成長。初中政治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政治性鮮明的同時蘊含豐富的思想性。注重理論講解,更強調知識的內化。因此,初中政治課堂需要政治教師的教學引導,但更需要的是經由學生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基礎上,實現基于個體理解的知識內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目標之一是要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政治理論對社會和生活的影響,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去探索體驗,并在此過程中塑造獨立的人格和人生的三觀。新課程標準提倡將深刻的理論回歸現實生活,鼓勵學生進行體驗式,實踐式學習研究,通過學生的日常言行舉止和生活養成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一。堅持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傳播自我更新、學以致用和終身學習理念思想。在政治課堂教學設計環節,要善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鼓勵天馬行空般的想象,提倡科學的探索冒險精神,階段性地給出富有趣味性、目的性、思想性、挑戰性的問題,通過查閱資料、分組討論、實踐調查、個別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獨立思考-理解消化-實踐再檢驗”的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
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就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學會在課堂之外,書本之外找尋答案,學會在合作中分享,在成長中進步,實現理論知識、現實生活與成長實踐的有機融合。使得政治課堂教學不僅成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傳播理念的課堂,而且成為人格塑造養成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交流中享受到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愉悅,又為學生未來的美麗人生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彥.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萬生.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1,6.
作者簡介:
陳有根,江蘇省揚州市,方巷鎮中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