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蕙心
摘 要:我國現在正在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職教育,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大規模的技術性人才。處于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黨建在高職院校建設和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與高職學院辦學質量、校風校紀、團隊建設等密切相關。因此,在新時期做好黨建工作,在高職院校辦學中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信息化時代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特征
(一)新的歷史時期導致了多元化的意識形態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這些新事物沖擊著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
社會的差異性越來越大,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形勢在不斷變化,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不斷增強,企業的不斷發展……這些變化都會給人的思想觀念帶來沖擊。在高職院校中,更為活躍更加多元化的意識形態也相繼出現,不同觀念的思想碰撞,讓很多學生以及在崗的教師有些無所適從。因此,采取必要的黨建措施,對于在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一些消極思想具有糾正的作用,也能更好的引導學生以及一些教師,共創更加和諧、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職教育環境。
(二)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傳統工作手段受到沖擊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高職院校的信息時代也到來了,不管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還是老師教學以及開展工作的手段,都開始向信息化靠攏。如果還運用傳統工作手段,傳播的信息不能及時到位,影響力和效果也會大大減弱。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黨建工作也必須遵循時代發展的潮流,傳統與新媒體手段并用,才能達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三)信息化時代給學生帶來的思想沖擊
針對信息時代傳播迅速廣泛、全球化、具有一定滲透性、開放性的特征,高職院校作為大規模的辦學單位,成為了各種信息的交匯中心。學生每天使用手機、電腦,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學校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學習環境也呈現網絡化。網絡時代其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虛擬現實,學生常常要接觸線上APP、電子郵件、虛擬社區、電子圖書、遠程教育、網絡游戲等都是虛擬的表現。因為網絡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因此網絡世界存在無數條紛繁蕪雜、難辨真偽的信息,學生很容易迷失。
比如2016年鄭州一大學生網貸賭球欠下巨債,最后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2017年在廈門又發生了大學女孩因身陷“校園貸”,自殺身亡的事件,父母精心培育了20年,一個花季少女卻選擇這樣的方式匆匆凋零,這不得不說是信息時代的悲劇。
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剛剛成年,涉世未深,面臨網絡世界無數比現實世界夸張、更容易博取眼球的信息,會展現高昂的興趣,卻不知網絡世界暗藏危險。面對如此冗雜的信息環境,高職院校教育學生如何分辨信息的真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都需要黨建工作來支持。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黨政建設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有些高職院校缺乏科學的監督約束機制,對黨政千部人員缺少嚴格的約束條款.在黨政建設和管理中形同虛設。有些高職院校對黨政管理人員缺少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缺乏具體可行的獎勵措施等。同時這些措高校黨政耍分層次分類適當地歸納和調整有關制度,剔除相互矛施導致學校管理工作低效、懈怠,出現弄虛作假、推諉扯皮、貽誤工作和敷衍寒責的現象。高校黨政人員擁有管理學校各種工作的決策實權,學校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和不健全,就會影響黨政領導干部的決策實權,無法真正為教學科研和學生工作服務。
(二)黨務工作者相對年齡偏大
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多元化發展,接受信息的手段和方式都越來越多樣化,因此,他們的思維和學習方式都更為活躍,與老師的溝通方式與以前也有了本質的區別。
黨務工作者普遍年齡相對偏大,有比較強的經驗優勢,但同時也有與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學生溝通不暢,信息化手段使用率較低導致學生的認同感降低的劣勢。高職院校中也聘請了大量的年輕教師進行教學,年長的黨建工作者比較單一和傳統的工作方式,得不到新時期高職學生以及年輕教師的共鳴,使得黨建工作難度較大,黨務工作者也得不到工作的認同感。
(三)高職院校黨務體系不完善導致黨建工作落實不夠
高職院校管理體系形成條塊分割,黨建工作缺少有力的抓手與載體。高職院校的黨建一般是由學校統籌,系部負責,黨員教師與輔導員參與,形成院系一條線的工作體系。在高職院校這個人數龐大的教學單位中,這種體系對學校監管的要求較高,使得系部乃至整個學校的黨建工作落實不夠,影響黨建效果。
三、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對策
(一)加強高校黨政管理人員建設
完善高職院校黨政管理干部的工作制度管理的問題,要積極探索黨政管理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完善內部黨政建設的規章制度,提高黨政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專業業務水平,完善有關黨政建設的制度,讓黨政人員開展各項工作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工作制度對黨政人員的工作范圍、晉升晉職、管理考核、獎勵表彰和配備條件等明確規定,使工作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進行。另外,高校要建立健全教育職員制度,精簡管理高校黨政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人員和管理機構,減少繁雜的管理層次,合理分配人員工作,進一步規范管理職責。
同時提升高職院校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健全高職院校黨政管理的監督體制
高職院校黨政要進一步完善監督體制,避免規章制度的隨意性,學校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科學性和前瞻性,防止出現機構不求質量、形同虛設的傾向。
其次,要分層次分類適當地歸納和調整有關制度,剔除相互矛盾和重復的內容。進一步明確黨政干部的職責,規范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嚴格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對違反制度的行為作出詳細的規定。
在新時期更可以利用便捷的信息手段,建立高職院校的黨建監督機制。如果一味運用傳統手段巡查的方式,院級黨總支將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但合理利用新媒體手段,讓每個系黨總支可以通過線上交流以及直播、手機拍攝撰寫微信、網絡新聞稿的方式,對健全高職院校黨建管理機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做好黨建工作隊伍自身思想建設和能力培養
要注重培養黨政人員教育觀念、教育思想。運用科學的正確的思想觀念指導學校黨政管理實踐工作。高職院校黨委要按照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開展工作。堅持正確的杜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的黨政建設環境,做好黨政領導干部的本職工作,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祖國培養符合新時期需求的新型人才。
同時,黨建工作者也要不斷學習,跟隨時代發展,能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工作,確保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高工作質量。更能增強與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的溝通,減少黨建工作中溝通不暢的問題,使得黨建工作能更好跟有效的開展。
(四)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更多形式鮮明的黨建活動
高職院校學生本身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行為方式、思想動向都更為跳躍,這為黨建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正因為如此,在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只有符合學生實際,運用學生經常接觸的信息化手段,采用更為活躍、形式鮮明、豐富多樣化的黨建活動,才能正在落實黨建工作,引起學生對黨建工作的共鳴。
在工作過程中,要摒棄沉悶的黨建理論式、填鴨式工作方法,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分小組互動式討論、社會考察、外出參觀等等,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落實黨建工作。
同時,運用信息化工具,在課后對學生進行黨建工作的成效調查,比如線上問卷填寫、黨建知識網絡考試、黨建論文征文等等,來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參與度,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從而堅定“四個自信”;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防止信息化時代下難辨真偽的信息誤導學生,教授他們去偽存真的能力。運用更契合學生心理和行為方式的信息化手段和方法來進行黨建工作,促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完成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楊瀟瀟.高校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創新探索[期刊論文].長江叢刊,2018.19.
[2]程開華.高校學科型黨建工作模式創新探析[期刊論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