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芹
摘 要: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生態課堂的建構越來越為廣大的教師所認同和運用。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想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主體意識,生態課堂的建構是不可或缺的。立足初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從生態課堂環境的營造、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利用以及生態的教學方法等方面詳細地說明如何建構生態課堂。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生態課堂環境;生成性教學資源;生態教學方法
在建構地理生態課堂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態課堂,其有何特點,如此才能為生態課堂的建構指出方向。
一、生態課堂的內涵
所謂的生態課堂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開放的課堂。教師在組織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予充分的尊重,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切入點,借助多樣化的手段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作用下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通過以上對地理生態課堂的界定,我們可以發現,其具有三大特點:
1.具有和諧情景的課堂
生態課堂從其字面可以看出,其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建構地理生態課堂的時候,教師需要從課堂環境入手,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生態課堂氛圍。
2.注重學生的體驗
新一輪課堂改革倡導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的自主參與、探究是不可或缺的。由此,構建地理生態課堂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多樣化的手段給予學生自主體驗的機會,使其在體驗中提出問題、形成知識。
3.具有開放性
這里的開放性指向教學內容,即生態課堂中所教學的內容具有生成性,不再局限在教材內容之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的地理學習需求。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從課堂環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這三個層面來建構地理生態課堂。
二、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的建構
1.建構生態的教學環境
這里所知的教學環境既指生態的課堂環境,也指生態的人際氛圍。環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我一般會從硬件環境入手,除了向學生提供必備的地理學習設備之外,還會借助個性化的裝扮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的地理學習氛圍。比如說,我組織學生在班級的墻壁上貼上地理繪畫作品、學生發明制作的地理模型等,甚至將傳統的“插秧型”的學生變為“馬蹄型”,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自由的學習氛圍。就人際氛圍而言,我首先會從師生關系入手,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則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有趣的教學活動,由此在有趣的活動中營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參與地理教學活動。
2.建構生成性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般會在課前對所要講授的新知內容進行備課,并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一點,課堂的發展是不受教師控制的,其具有生成性。倘若教師一味地按照課前所準備的內容組織教學活動,那與照本宣科是別無二致的。對此,在建構生態課堂的時候,我會立足教材中已有的內容,關注生成性教學資源,借助生成性的教學資源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我在組織“黃土高原”這一內容的時候,根據課前準備內容,設置了一場辯論會,其主題是:為了搞好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是否需要全部退耕呢?在這一主題的引導下,學生扮演正反方角色,在提到借助新技術來進行噴灌滴灌的時候,正方學生談及新技術需要大量的物力財力做支持,這對于經濟相對落后的黃土高原地區是難以實現的。而反方學生則指出:難道經濟落后的地區就不能使用新技能嗎?這一論點的提出使得正方措手不及,原本熱鬧的課堂變得沉悶了。學生都對自己的家鄉有著熱愛之情,但是正是家鄉的落后使得正反方學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此時,為了打破沉悶的課堂氛圍,我會借助幾個問題來對學生加以引導:判斷一個地區是否落后需要看哪些方面?我們的家鄉是不是落后地區呢?高新技術的引入主要靠什么呢?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自然會想到引入新技術的重要依據是什么,如此自然而然地將話題引入到本次辯題之中。在這一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在學生辯論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繼續按照課前的預設來引導學生繼續辯論,而是借助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到黃土高原退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借此激發學生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感情,實現了情感價值教育。
3.建構生態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導向。在組織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轉變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方式,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其在探究下獲得有價值的地理知識。
我在組織“非洲”有關內容教學的時候,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一則紀錄片,在直觀的畫面觀看下,學生會了解非洲的風土人情、氣候以及物產等,借此在加深學生對非洲印象的基礎上,激發其對非洲的好奇心,引導其自主地探究更多的與非洲有關的內容。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積極地借助課堂氛圍營造、生成性教學資源、多樣的教學方法等來建構生態課堂,使學生在掌握課堂參與主動權的基礎上,自主地探究到更多的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并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奎.創設生態課堂,培養初中生地理學習的主體意識[J].考試周刊,2014(A0):136.
[2]鐘美玲.激活生態之花,演繹精彩課堂:淺談初中地理生態課堂的建構[J].教師,2012(28):3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