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秘
摘 要: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指的就是教師通過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并以多個任務構成,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設定的任務達到教學的目的。在這種任務驅動下,教師指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相互協作,完成指定任務,將被動的學習形式轉換成主動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查缺補漏,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此種方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的。內容圍繞初中數學教學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廣泛應用展開探討,以期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任務驅動;創新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在中學教育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的中心。數學作為最為基礎的學科之一,對中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任務驅動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數學興趣,提升數學教學成效。
一、提出任務設計,明確教學目標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設計是關鍵部分,只有良好的導入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給學生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初中數學知識內容大多以基本知識為主,教師在指定教學任務時應當參考課程制定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任務難易程度應當適中,不宜過難,打擊學生的自信,或是太簡單讓學生掉以輕心,以使他們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好奇心理。接著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轉換成更加形象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達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在自我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知識的技能和方法,為日后的自主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另外,對于任務的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的框架里,教師可以適當引用一些比較有思考價值和探索價值的案例題型,讓學生始終都能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在學習中不斷發現新的天地,從而豐富學生的想象,給學生制造更多表現的機會。
二、加強教學指導,提供實踐平臺
在設計好教學任務和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再制定對應的實踐環節,給學生提供更多自我發展空間和平臺,讓學生能夠一展身手。而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個良好的情境創設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無論教學設計得多么完美,若是不能用良好的情境進行導入,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不會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這樣的任務驅動模式自然是失敗的。在設計情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盡量設計出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進入學習情境,促使學習更加形象、直觀。而學生一旦進入學習情境,就會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特定的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直接告知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通過引導的方式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線索,并通過提問、交談、探討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正確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另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建議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某一教學任務展開探討,從而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前準備好兩組軸對稱圖形,一組不做任何標記,一組將對稱軸標在圖形上面,先將沒有標記的圖形展現給學生看,讓其在小組內探討,并在數分鐘后由小組代表發言,說說自己在這些圖形中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眾說紛紜,緊接著教師將做有標記的圖形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在觀察之后立馬就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以此教師再將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性質告知學生,學生就能十分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三、做好任務評價,完善教學反思
在教學最后,需要做好任務評價,讓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反饋和自我評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知道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對中學生來說,其好強心理都是顯而易見的,恰當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信心,更能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數學技能和素養,掌握完整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和引導,在評判學生的學習時應當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一味以批評或是稱贊的方式進行,促使學生養成不正確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最后,根據學生對任務完成的實際情況,還可以展開小組間的互評模式,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探討,提升團隊合作的效益。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踐表明,任務驅動法是較為合適的一種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更能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參考文獻:
[1]徐倩.初中數學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探討[J].數理化學習,2015(10).
[2]徐榮.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5(4).
編輯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