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艷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有利于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當中。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并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中的意義
1.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新知識。在新課改過程中,教學目標由原來的成績、排名轉移到了學生素養的提高,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和組內合作,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應有的樂趣,并以最大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小組中的“合作學習”讓學生之間增進了了解、在相互交流與相互認識中形成了積極的合作意識,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占多數的現代社會中,合作意識的培養更有積極的意義。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素質教育改革以來,各學科都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正符合這一要求。
3.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初中數學的學習需要“合作”,借助學生集體的力量去解決數學問題,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長期以來,數學教學都是以教師講、學生練為主,甚至采取“題海戰術”,在枯燥的練習中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他們在學習中相互幫助,把自己的學習心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提高每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識,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總的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動了數學教學的發展。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對數學教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對數學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只有提高他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學校要提高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為數學教師創造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其次,為數學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機會,學校要改變辦學理念,鼓勵教師去實踐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這樣才能促進教育的不斷發展。第三,鼓勵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探討與創新,根據學校、學生、數學學科等方面的特點,創造性地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2.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管理
在“小組合作”中,理想的效果就是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相互之間能夠形成一定的影響。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特別是學困生,能夠在合作中得到別人更多的幫助。因此,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分組一定要講究科學性,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小組進行合理的劃分。把學習成績、綜合能力、性別、個性特點都有一定區別的學生分在一組,他們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卻又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有所互補,這樣才能使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而“組間同質”又體現了小組間競爭的公平性,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3.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技能
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技能,就無法使“小組合作”更有效果,而學生的小組合作技能是需要在長期的合作中予以培養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與自主并不是割裂的,合作中需要自主,學生在合作、討論中也離不開獨立的思考。第二,提高學生的合作興趣。合作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合作效果,是小組合作的內驅力。應該采取多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養成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習慣;第三,培養良好的合作習慣。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后,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識和大力推廣,在各科教學中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必須要重視這些問題,并在平時的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隨著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在未來的教學中還會進一步探索,不斷總結“合作學習”的經驗,豐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若紅.地理課“合作”學習的誤區與解決策略[J].地理教學,2011(6):121-123.
[2]陳雪.論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12(36):47-50.
[3]劉見樂.初中數學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狀況的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