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金
摘 要:新課程改革給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化學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改革。通過不斷的交流與嘗試最終發現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將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更好地利用起來是當下探究的重點。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初中化學;應用
一、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1.以互動式教學為基準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結構較為簡單單一,主要以教師按照課本教學,學生按照課本學習,做筆記,反復做題,反復記憶的死記硬背式,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需要教師重復教學相同的知識點,從而導致教師教學壓力大,效率低,浪費時間,學生學習知識點煩躁、速度慢的現象。為解決這種情況,提高教學效率,因材施教,引進了互動式教學新理念,主要是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如,問答式、搶答式、競賽式、互助式等互動模式,在互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減少重復教學相同知識點、學生反復記憶的時間。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想要讓學生學好化學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而互動式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目前的初中生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獨立的思想,不再適合呆板的“填鴨式”教學的方式。在互動式教學中,首先“思學生所思,解學生所惑”,思在于思考學生喜歡、感興趣的是什么,在化學這門課程中,可以很好地通過互動式的實驗,讓學生對化學結果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解惑在于通過化學反應式的變化,闡明原理。這種增加興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學知識更加輕松簡單,而且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提高,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讓我學,要我學”的思想上轉變成“我想學”的自主學習上。
3.重視師生間的溝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互動式教學在促進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首先破除了教師嚴肅不可侵犯的莊嚴面具,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變得和藹可親,易于交流,讓師生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從原來刻板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變成了知識的引導者、未知世界的啟明燈和主體者的關系;這種互動式的教學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還在學習、解答、討論中發表了學生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提供了學生間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的機會;在這種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為人師表,也間接地在初中生的人格定位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增加了師生間的信任程度,這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能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
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互動式教學的策略
1.注重課堂教學提問的次數
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全程靠老師的教導。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探索與發現精神的培養,在問題提問上進行巧妙的設置,結合學生的實際,貼近課堂教學內容的核心,將課堂提問次數增多,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例如:在講解燃燒這節課時,可以提問:“火柴可以輕易將紙張點燃,那么可以輕易點燃桌子嗎?”教師提問后,學生分組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將每個小組問題進行整合,面對全班的同學提問。每個同學參與其中,并同時進行實驗,進行驗證。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注重提問問題的質量,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
2.組建課堂討論小組,加強同學間互動
初中課堂上的互動式教學除了師生間的互動,教師必須重視同學間的互動。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創造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互動的平臺。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創建,每節課分配不同的問題,一組兩個,分組討論。將互動式教學理論付諸實踐,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完成互動,學習效率也會變高。
例如:教師在講到“鹽溶于水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到底是放熱還是吸熱”這節課時,可以把學生分組,各自選擇一種鹽,討論這到底是怎樣的過程,通過討論實現學生間的互動。
3.教學手段多元化,完善互動教學
好的教學環境能夠為互動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便利。因此,教師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完善課堂教學環境,借用多媒體相關軟件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潤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觀看動畫等,讓學生在視覺上有直觀的感覺,調節課堂的緊張氛圍。此外,通過實驗加深師生間的互動,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會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獲得新的體驗,互動交流變多,教學效率也會提高。
結合本文的分析,互動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創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會加強,進而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這種良好的互動方式,是當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對它的研究必須加強重視。
參考文獻:
[1]李燕.互動式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50.
[2]宋學宏.淺談探究性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7):116.
?誗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