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高中數學領域,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十分科學,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嚴謹性,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為高中生綜合能力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類討論;課堂教學
一、我國高中數學分類討論思想教學的現狀
1.我國數學分類討論思想落后
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過度追求學生的成績,教學思想方法一直較為傳統,沒有得到更新,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多數數學教師在更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對分類討論思想認知不足,重視程度不足。例如,在教學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區別的時候,教師往往只注重記憶和應用,而沒有蘊含分類討論的思想,如果從底數a入手進行講解和類比,學生很容易記憶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性質,之后再從a大于1與a在0和1之間的情況進行分類討論,加深對于兩種函數的認知。
2.學生對于分類討論思想存在很大的誤區
高中生對于分類討論思想的實際應用意義認識并不深刻,面對復雜的數學問題,高中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不能想到分類討論的思想。例如,在學習分解不等式知識的時候,分類討論分母的正負情況并在不等式的兩邊同乘進行下一步的問題討論,否則學生在面臨復雜的不等式問題的時候存在盲目討論的情況,缺少合理處理問題的情況,最終影響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3.高中的教師和學生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影響對于分類討論思想的認識
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高考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教師和學生面臨學業壓力的時候常常是第一時間放棄素質教育而選擇應試教育,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全都化作一句話,教師和學生也會放棄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不會加深對其的重視以及認知,由此也影響了高中生綜合能力的成長。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分類討論思想的完善和實施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如何培養學生的分類討論思想,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起學生的重視,如何在滲透分類討論思想的同時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融合等等問題,是高中數學教師應當討論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高中生在分類討論思想的指導下更深入地分析數學問題,找到問題的突破點,提高數學問題的解題效率。
1.數學教師對需要分類的內容進行歸納與梳理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要讓學生真正地認識數學學科的嚴謹性以及延續性。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復雜的知識和概念進行歸納和總結,給學生一個分類討論的方向。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元素的確定性,一個元素是一個對象,要么屬于一個集合,要么不屬于這一個集合,是否屬于集合是一個確定的標準,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概念,包括了相交、平行以及重合的標準,基于對于集合概念的認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分段函數的概念,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分類討論,不僅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讓高中生認識到分類討論思想的重要性,進而在遇到數學問題的時候采用相應的方法解決問題。
2.對數學習題進行歸類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分類討論思想和方法
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分類討論的習題占比大大增加,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分類討論思想的方法,面對問題的時候,學生才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和解決。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將學生日常見過的習題進行分類,讓學生面對不同的考核情況能淡定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從數學概念的角度進行分類討論,讓學生熟悉和應用數學概念,包括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概念區分;從相對位置的不確定性角度進行分類討論,在幾何問題中,圖形位置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問題需要借助分類討論的方法逐一解決;從數學參數的變化中進行分類討論,包括集合問題,通過參數的分類討論的形式對未知參數進行分析。
在高中知識考核中,分類討論思想在高考試卷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不僅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還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最終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更新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思維,讓高中數學教師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尋求和創新更多的教學思路,例如增強數學文化史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影響,樹立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思想,以此繼承和發揚傳統數學教學的優勢,倡導和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推動培養模式的更新。
由上可以看出,數學分類討論的思想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高中階段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讓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有所增強,讓學生對數學問題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分類討論的教學思想能夠讓學生更深層次地挖掘數學問題中隱含的知識點,以此為載體,從更多的角度強化學生的訓練,讓高中生在之后的成長中有更多的發展潛力,也為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偉文.例說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0(27):59-60.
[2]金祖錦.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2).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