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要: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而不是一味死記硬背,一味為了考試而考試,這就需要我們在對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中,寓教于樂。孩子的定性和耐力通常較差,這就需要我們挖掘新的教育方式,來達到更好教育成果的目的。本文將對游戲與數學教學接軌、融合,創造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寓教于樂;游戲教學;數學學習
一、 引言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訴我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年后的今天,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正是響應孔子的號召。為師者應以孔子為表率,所以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孩子讀書樂趣尤為重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小學教學從單層次的教變為寓教于樂的多層次高級化教學勢在必行。游戲模式應運而生,它符合孩子的特點,但是為了避免適得其反,必須對其有效性進行分析。
二、 游戲數學模型的意義
數學在中國的發展相比語文慢得多,文學是中國五千年來的文化底蘊,而數學一直是少數人掌握,甚至無法形成像語文那樣完整的系統。學習環境的薄弱凸顯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愛上數學,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游戲化數學相當于在教學中的思維能力鍛煉,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可娛樂也可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尤為重要,學習剝奪太多娛樂的時間,如果可以做到寓教于樂,那么,學生不止能鍛煉到觀察和計算等能力,想象力、動手能力更會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對孩子從低年級轉到高年級的學習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三、 游戲數學,我愛學習
(一) 概念形象化,人人都懂的數學
都知道主動地學習大于被動地灌輸,數學是枯燥的,其概念之繁多連老師都不能勝任,更何況小朋友。將游戲溶入教學中,單純的孩子會把精力都放在游戲上,當他們回過神已經把概念都掌握了。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猜謎游戲”擁有久遠的歷史,更是廣受小伙伴歡迎。在學習“平移、旋轉”的時候,開課就來一個猜謎游戲。讓同學根據物品或者人的行為來猜運動行為方式。接著讓班級里擅長跳舞的學生上臺轉了2圈,孩子馬上就知道了這是“旋轉”。然后,我把手中的三角板從黑板左面平行移動的右面,這就是“平移”,孩子立刻就會了。甚至可以說是自己就創造出來了這些抽象的概念。這樣就順理成章地開始這一節課。這種游戲的方法不止直觀具體,而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覺得數學不再只是課本上枯燥的數字和概念,而是可以成為有趣的猜謎游戲的。在課后或者課間還可以讓同學自己組織,通過你比我猜,你畫我猜等方式來復習課堂上抽象的數學概念。這樣的方式高效而且實用。
(二) 圖形具體化,人人都愛七巧板
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拼組是小學課本的重要內容,包括三角形,圓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等。這些形狀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只是小朋友還不會識別,這時候七巧板游戲就發揮了作用了。找一些七巧板拼出的圖形讓學生一起拼,在拼圖的過程中告訴同學,讓同學學會這個圖形,認識這個圖形。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比比誰的成果展最棒。畫出要掌握的如平行四邊形,讓同學用七巧板拼出來,這樣他們就明白了,平行四邊形是如何產生的了。課間的考查作業也可以是讓同學找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圖形,這樣的游戲比賽方式讓同學對圖形的興趣越來越大,也和生活更加貼近。
(三) 計算快速化,個個能學的速算
速算的掌握夠學生受益終生,10以內的加減法是基礎,20以內的加減法是提升,更是以后百位千位的奠基。小學生中不乏速算速度快過計算機的,這就需要學生平時的練習。從10~20的進階可能有點難,這就需要我們用游戲的方式導入主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拼十”游戲,幫助學生承前啟后。12個同學一組,伸出拳頭,分別擺出0~10(其中5有兩個),讓同學去找朋友,找到能和自己手上數字相加為10的朋友(也可以兩人搭檔,我出3你出7這樣)。然后再引導大于數字5的學生相配對,讓他們數兩人配對的結果會是多少,這就是進位的情況了。新的課程就像游戲一樣有趣,學習的效率當然提高了。
(四) 定位準確化,每人都學的位置
數的確定位置的學習為以后坐標的學習做鋪墊,如何讓學生學好這一課很重要。這個時候就發揮了中國古代“弈”的重要了。棋盤游戲是小學生課間流行的游戲,這游戲模式完全可以運用到學習上來,幫助學生培養空間觀念,“盲棋”就是古代空間觀念最好的代表。圍棋是數的定位的最好典范,但是圍棋太難,讓學生通過五子棋來掌握這一課程最好不過了。可以自制一個棋盤,先在上面把行列的1-10都標注出來,以此為規則,第一行第三列為(1,3),讓同學照此下棋。兩人對弈,一人執棋,對弈的兩人把想要下的方位告訴執棋人,執棋人執黑白棋將其填入棋盤,這樣三人相互監督,互相學習,空間想象能力也得到提升。一舉三得,游戲模式學小學數學的有效性莫過于此了。
四、 結束語
游戲教學模式對學習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毋庸置疑,這一個模式需要教師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新性,多多想點子,明白孩子們喜歡什么,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去發現數學的有趣,尋找數學的美。
教學模式的改革相應課標的變革,其實這些都是幾千年孔子就提出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樂”,“因材施教”,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巨大幫助。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使學生學習主動化,積極化,改變單一教學模式,變學生為學習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無論是教學還是學習都是雙豐收。
總之,無論從響應新課改號召還是為了學生提高效率的目的,游戲與小學數學教學相接軌,融合,創造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型都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張琳悅.寓教于樂——談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3):256-256.
[2] 吳健英.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學習更主動——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學習更主動[J].華夏教師,2015(12):89-89.
[3] 王曉麗.寓教于樂——談游戲化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6(15):242-243.
[4] 白雪.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品牌,2015(6):2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