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只懂得考試的復印機,是迷信標準答案的木頭人,是缺乏創新能力與質疑精神的不合格的人才。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逐漸從應試教育的泥潭中走出來,學會思考、學會行動、學會質疑和學會創新。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效課堂;小學語文
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任務,培養的不是學生的應試能力,而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F在是知識經濟競爭的時代,社會需要的知識型、復合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興趣、情感、態度、意志等關鍵時期,把學習的自主權、控制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筆者認為是目前小學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 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
從2006年義務教育實施以來,中國的素質教育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中國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新的進展,但是依然沒能擺脫“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小學語文課程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可是在應試教育的指揮下,教師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成績上,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教育中情感的缺失,容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學生,甚至造就很多“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錘煉。中國的教育改革,應該改革的不僅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更是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應當重視學生知識獲取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的和諧發展,在訓練學生智力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這樣才能培養出知識經濟型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創新型以及多元智能型的人才。
二、 高效課堂的定義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收獲更多未知的知識?,F在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是“滿堂灌”,大量的知識輸出,學生卻很難理解和接受。高效課堂一般情況下倡導的是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受益大、收獲多和效果好,并且這種效果不只是在短時間內有效,而是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充分的運用到生活中去,在知識的學習中努力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創新思維模式。部編版的小學語文在課文的選材上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性、科學性和創新性,每一篇課文都經過專家的重重把關,強調文章的經典性、人文性、美學性及適宜教學性,并且很多課文推陳出新,適當結合了時代性。當然,部編版小學教材可以明顯看出的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適當地增多了,語文習作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在結合綜合能力的情況下,把命題式寫作轉化成引導式寫作。
三、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構建高效課堂
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一個班的學生有其共同點,可是如果單是看一個學生的話,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點,教師的任務就是抓住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并且針對學生的共性與個性,構建出適合學生的高效課堂。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走出家庭的保護圈,學會與同學交流、學會與老師溝通、學會與周圍的人對話以及學會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動態,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注重教學的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要把:“以生為本,高效課堂”的理念逐步運用到課堂中。
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該準確、客觀地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不同身心特點,對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作出科學的制定,認真研讀學校對新課改的要求,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待現在的教育方法與教育目標。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給予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學生也要敢于犯錯,在錯誤中不斷總結,推陳出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言,在交流與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合理、科學的設計模式。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多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一般來說45分鐘的教學,教師講授的時間應當小于10分鐘,教師的講授應當在學生提出問題爭論不下的時候和學生集體性遇到不懂的題目的時候。其中的30分鐘是屬于學生的,學生利用30分鐘的時間來談論、交流及發言,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說服與被說服中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利用每一次發言的機會鍛煉自己的演說能力,做到臨場不懼。當然,每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保證每個同學都能走上講臺發表言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每個小組推薦一個組員上臺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這樣子教師既可以照顧到每個同學想發言的想法,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程度與看法。
未來的時代,是知識型的時代,是競爭型的時代,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有德有才的綜合型人才。從小學開始,素質教育要“堅持以生為本,構建高效課堂”的理念,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要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同時,學生要學會利用時代的潮流性和網絡的全球性,為自己高效的學習增加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德強.一把高效課堂之匙[G].北京:團結出版社,2013(12).
[2]王中偉.走向高效課堂[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12).
作者簡介:
田學年,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景泰縣草窩灘鎮卡森希望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