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師生之間未能夠形成良性互動,同時教師運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未能夠充分迎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這勢必會影響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基于此,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應該全面探討興趣教學法,有效提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全面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興趣引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 引言
高中數學的整體難度比較大,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僅僅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僅僅注重學生對數學公式的強化記憶,這勢必會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無法提升學生的興趣。基于此,在新課改全面深入的今天,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興趣引導,全面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全面優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建構,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實踐證明,以興趣引導的高中數學課堂,其教學質量會得到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及應用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二、 以課外知識作為重要輔助,優化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興趣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它本身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若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勢必難以提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也難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基于此,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教師應該注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作為數學教學的切入點,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導學生遵循教師的教學計劃和安排,科學合理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滲透。比如在“微積分”的教學實踐中,若教師強行進行公式或定理的講解與剖析,則勢必會讓學生滋生枯燥感。學生依靠死記硬背或者套用公式的方式,或許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成績,但學生在理解和應用的過程中,則往往容易出現思維偏差。因此,在“微積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科學家的探究經歷來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快速提升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通過對科學家不畏困難,堅持探索精神的滲透,本身也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克服困難,認真投入到微積分的學習中。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主動性的擴展自身的知識體系,以便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靈活運用一些相關的知識來補充數學教學,實現興趣引導,全面提升高中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三、 以一題多解為有效工具,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數學奧秘
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的知識體系是相對系統且嚴謹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數學答案的唯一性。在同一個數學問題中,運用不同的分析視角或者構建不同的數學模型,其答案也會呈現出相應的差異來。基于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數學一題多解的特性,以數學一題多解為工具和橋梁,來積極引導學生認知數學規律,把握數學精神,富有興趣地投身到高中數學的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利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廣泛的探究。一方面,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以某一視角為基準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發散自身的思維,積極利用所學的知識,探討數學題目的多樣化答案和內容。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其興趣會逐步激發,其思維也會得到擴展。另一方面,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要保持一定的容錯率。學生視角與教師視角勢必是存在差異的,學生基于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基于自身數學知識結構,在數學題目的認識及分析中,可能會出現差錯。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應該明確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錯誤認識,重點要分析學生在認識和理解問題中的發散性思維。只有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運用多視角分析問題,不要擔心做錯題目。
四、 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在興趣引導下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高中數學的教學宗旨,不僅僅在于學生數學技能的提升和優化,數學認知的培養和塑造,更重要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優化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基于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以興趣為引導,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將數學知識與學生實踐生活結合起來,注重引用生活化的案例,注重將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探索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積極運用生活化的案例來豐富數學教學內容,這本身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數學課堂知識體系,布置針對性的數學題目,鼓勵學生積極在生活中來發掘數學知識。比如在概率問題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商場中的抽獎等,并利用概率知識來進行這一問題的解答。
五、 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互動分享中提升興趣程度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僵化,教師高高在上,運用“一對多”的傳統教學模式來開展具體教學,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教師不理解學生的需求,也沒有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學生的興趣點,這本身影響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優化。因此,以興趣引導來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組織模式,積極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將班級內的學生按照成績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組,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營造開放互動、共享平等的交流環境。教師將數學知識以任務的形式發放到各個小組中,鼓勵小組成員積極開展互動與探究。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要適時介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討論的時間。在課堂總結環節,根據學生共性的問題來進行針對性的解答,這既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六、 總結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以興趣為引導,全面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需要在數學教學中,做好課外知識的融入,利用好一題多解的方式,創建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張文震.談以興趣引導的高中數學課堂[J].學周刊,2017,(31):75-76.
[2]尹正香.高中數學教學以興趣引導的課堂構建[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5):44.
[3]曹景芹.以興趣為引導的高中數學教學探討[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5):97.
作者簡介:
廖俊,江西省新余市,新余市新鋼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