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一般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識記基礎知識,如此不但無法深刻地理解、掌握基礎知識,甚至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在繁多的地理知識下,迷失學習方向。托尼·巴贊的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還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在系統的知識網絡圖下清晰地掌握知識,建構起系統的知識結構圖。
關鍵詞:高中地理;思維導圖;課堂教學;預習環節;復習環節
一、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1. 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是“世界大腦先生”托尼·巴贊在達·芬奇“涂鴉”經驗的基礎上于20世紀6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思維工具。從本質上來講,思維導圖既是一種思維工具,又是一種思維方式。因為思維導圖充分結合人的左腦功能,充分調動多種因素以多位發散思維模式來識記知識。在圖文并茂下,關鍵詞與圖像、線條等建立聯系,從而在隸屬與層級關系圖的作用下,使得學習者深刻地把握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在知識系統的作用下,對所學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2.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除了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極具的作用,除了能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之外,還使其掌握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學習,都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他們通常采取閱讀的方式來學習新知,這種單純的“讀”無法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將思維導圖引入學生的地理學習之中,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按照思維導圖的指示尋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精心地設置自己的思維導圖;在課堂學習活動開展中,不再是過去忙忙碌碌地記筆記,而是在導圖的作用下,重點聽取教師的知識講解,實現有針對性的學習,有效把握學習的重難點;在復習環節,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建立知識聯系,從而建構起系統的知識框架,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提高復習效率。
(2)實現地理體系的建構
在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模式下,對于地理知識認知有限的高中生來說,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屬于碎片化的,無法在繁多的知識下,清晰地認識到每一知識點的聯系。圍繞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將每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都納入到極具邏輯性的關系圖之中,在關系圖的作用下,學生可以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自主建構知識關系,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與此同時,學生在建構思維導圖的時候,常常會和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互動活動的開展自然會產生思維的花火,以此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創造人的智慧。
二、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過程一般包括三個基本的環節:課前預習、新知講授和知識復習。將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同樣需要將其落實到這三個基本環節,以此實現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
1. 預習環節
預習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倘若學生能在預習環節對將要學習的新知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則會積極地應多課堂教學,提高新知學習效率。我在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預習新知的時候,一般會提出以下三點要求:
第一,明確預習內容。學生要根據教學進度和自身的地理學習能力自主地確定預習內容,地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基礎知識,了解新知涉及到了哪些知識即可,而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需要在了解新知的基礎之上,把握其中的重難點。
第二,找出關鍵詞。思維導圖在地理預習環節的運用,實際上是將傳統的閱讀和思維導圖相結合。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的時候,要找出新知的關鍵詞,并將該關鍵詞置于紙張的中心,然后再次尋找次關鍵詞,借助線段來構建分支,以此類推,將本節課的關鍵內容以網絡圖的形式展現出來。
第三,標記。網絡圖中按照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程度,借助不同顏色的筆將自己已經理解,理解不深刻,無法理解的知識一一標注出來。
以“影響工業區的區位因素”為例,學生根據所閱讀的內容,選出關鍵詞,制出思維導圖。
如此,學生在預習環節自主地制作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提高其閱讀的有效性,還可以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理清知識脈絡,在預習環節把握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2. 新課講授環節——以《工業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這一內容為例
【課堂導入】
創設地理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世界主要工業區的分布圖,在直觀的圖像展示下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談一談工業區的分布特點,建立工業區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哪些因素。
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學生的探究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新課講授】
師:在上一單元我們已經講過了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受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同樣,工業地域的形成也要受到這兩方面的影響,假如你是一位投資商,你要在建設工廠的時候,會選擇將其建在什么地方呢?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教材內容總結影響工業區的因素,并以思維導圖對其呈現:
師:根據上面我們所討論的結果,可以看出工業區的區域選擇會受到諸如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在選擇工業區的地理位置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主導因素,與此同時,主導因素的存在也對工業區的類型產生了影響。當前主要存在哪些工業類型呢?根據以下的思維導圖,閱讀教材內容,并將思維導圖填完整。
生: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閱讀教材內容,并將思維導圖填完整,如工業類型包括原料指向工業、市場指向工業、勞動力指向工業、技術指向工業、動力指向工業。
師:眾所周知,工業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其中其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下面,請閱讀教材內容,說一說工業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哪些表現?
生:閱讀教材,尋找答案。
師:既然工業發展無論是能源需求和環境污染等方面對地理環境造成諸多問題,那么,在選擇工業布局的時候要考慮到哪些因素呢?倘若將環境因素考慮其中,那么要注意哪些環境因素呢?根據這些環境因素,我們要如何選擇合適的廠址呢?列舉工廠類型實例加以說明。
生:小組合作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
3. 課后復習環節
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我一般會借助思維導入來引導學生記憶,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傳統的知識識記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清晰的知識網狀圖中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在復習活動開展中我會這樣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
第一,確定本單元的第一層概念。就《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這一內容為例,學生需要選定出諸如工業區的影響因素、工業類型、工業區位的選擇、工業集聚、工業擴散等第一層概念,然后借助關鍵詞,輻射出第二層級的支架。
第二,在確定各個層級的關鍵詞之后,探尋各關鍵詞之間的聯系,接著將有聯系的關鍵詞納入到一個思維導圖之中,建構起系統的聯系。
在此需要注意一點,由于該環節思維導圖的制作對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我一般會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完成,以此在思維碰撞中建構起完整的知識網絡圖,實現知識的面面俱到。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使得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以此有針對性地參與課堂活動;在新知講授環節,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復習環節,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下,建構系統的知識網絡圖,以此實現學生知識的全面性。
參考文獻:
[1]周霞.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羅琴.思維導圖在新課改高中地理課堂上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歐海燕.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楊守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獨山縣獨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