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晶 徐曉芝
摘 要:P2P網絡借貸作為新興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一方面能夠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滿足個人的投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行業亂象叢生、平臺問題頻發的現象。在我國,P2P網絡借貸經歷了由野蠻生長轉向全面嚴格依法監管的過程。本文就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現狀,重點分析了P2P網絡借貸監管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以期對行業規范化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監管政策;現狀;對策與建議
P2P網絡借貸的概述
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帶動下,P2P網絡借貸取得了快速發展。P2P是peer to peer或person to person的縮寫,可譯為點對點信貸或個體對個體信貸,是一種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貸款的新型借貸模式。P2P網絡借貸有效拓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減少了資金浪費的現象,具有準入門檻低、信息交流快、覆蓋面廣、回報率高的特征。由于它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推動了普惠金融以及共享經濟的發展,因而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推崇。
多重監管下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現狀
政府監管趨嚴,行業由野蠻生長進入健康發展
隨著監管趨嚴,2016年開始,平臺數量持續下降,截至 2017年10月底,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經降至1975家,相比最多數量的2015年,下降了42%。自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以來,“強化監管”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部門工作的指向標。隨著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P2P網貸貸款余額也呈下降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3月末,全國P2P網貸貸款余額15657.91億元,環比下降0.79%;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P2P網貸成交額7472.79億元,環比下降19.7%,同比下降18.95%。由數據可以看出,行業整體由野蠻生長進入健康發展。
競爭日趨激烈,形成優勝劣汰的局面
隨著市場秩序日益規范,P2P行業的發展進入相對平穩時期,但行業之間的競爭卻絲毫沒有停息。監管趨嚴,政策壁壘越來越高,在未來,新進入者的行業門檻將會大大提高,運轉能力弱的小平臺則會被實力強大的優質平臺吞并,劣質平臺將逐漸失去市場,相關違法、違規平臺被逐一淘汰,行業初期的種種亂象也逐漸消失,優勝劣汰成為必經之路。
在強監管下,行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有統計稱,全國主動關閉、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問題平臺累計達3381家,而29號文的出臺徹底阻斷了代銷資管這條路徑。截至2018年3月末,正式上線存管系統的網貸平臺有754家,而同期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數量為1800余家,即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達不到總數的一半。由此可見,P2P網貸行業形勢嚴峻,很大可能將面臨一場動蕩風暴。
備案制大概率延期,P2P網貸行業前景模糊
備案大限將近。據不完全統計,4月過半,還有約10個省市未發布備案登記管理細則,要完成上述通知的任務變得越來越艱難??蓮南⒚嫔蟻砜?,業內分析稱,監管部門下發通知,要求暫停發放網貸備案登記細則,網貸備案的登記工作將大概率延期。驗而不收的備案登記工作,讓P2P網貸行業陷入一種前景模糊的狀態。備案延期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一定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從2017年11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到2018年3月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并,金融監管從分業監管又變為混業監管,意味著金融監管體系再次升級,備案制的延期也許是金融大監管趨勢下的自然結果。
我國 P2P 網絡借貸監管存在的問題
征信體系不完善,職能定位超越“信息中介”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 P2P網絡借貸為信息中介,其職能是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不得對借貸產品進行打包重組。而我國的征信體系不夠完善,信用市場缺少有效管理及統一規范,數據的不全面、信息來源的非真實性以及信息采集的技術薄弱等都是很大的問題。很多P2P網貸平臺為了生存發展,就會偏離“信息中介”本質,從“ 信息中介”超越為“ 信用中介”,許多 P2P 網貸平臺部分或全部成為“信用中介”,進行“非法集資”。目前眾多網貸平臺充當貸款人和借款人中介,提供擔保以及資產的整合、拆分、打包、信用增級等眾多不屬于信息中介的業務。在 e租寶、宜人貸、大大集團等案例中,多家大型平臺機構因涉嫌違法經營而受到公安機關調查,此越界行為與P2P監管政策的理念相違背,不利于行業規范發展,給監管政策的制定帶來一系列需要斟酌的問題。
準入機制不成熟,信息披露與網絡信息安全缺失
2016年8月,銀監會等四部委正式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負面清單形式設置了13條禁令,不僅要求平臺備案,還劃定了業務邊界,對多個方面進行約束,給平臺設立了隱性的高門檻。但由于《暫行辦法》在行業準入、信息披露方面并未進行細致的規定,粗糙的立法讓其缺乏可操作性。P2P網貸是依托互聯網建設的,所以平臺首先面臨系統基礎設施差、信息安全度低以及遭受外界攻擊而導致系統癱瘓、數據損失、客戶信息泄露等一系列問題。當前部分P2P網貸平臺不重視信息披露工作,只停留在披露運營報告等簡易操作的層面,對硬指標的披露毫無進展。不僅如此,有些平臺還向投資方提供虛假信息,對投資者利益造成侵犯。這種情況下,投資方對于決策信息的需求與實際披露信息無法匹配,就無法準確判斷投資標,無法準確把握平臺風險,從而無法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
備案難度存在差異,監管標準不一
按照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年底發布的《關于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在2018年4月底之前,各地應當完成轄內主要網絡借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而對于難度極大、情況極其復雜的個別機構,最遲應當于2018年6月底之前完成相關工作。大量的P2P平臺整改并未達到預期,真正做到合規備案的平臺寥寥無幾。大小平臺的備案難易存在差異,一些交易量大的知名平臺積累了比小平臺更為沉重的歷史包袱,消化存量需要調動更多的資源和投入更大的精力,導致備案難。相比較而言,小平臺更容易滿足備案登記的監管要求,而這就容易導致市場上出現突擊注冊和養殼續命等非實際開展經營的不良現象。此外,備案難度的地域差異、監管制度的不同對待方式也引發了跨區域監管套利的問題。互聯網沒有空間限制,可在全國開展業務,地方監管機構作為P2P網貸監管的主要執行者,可能出現不同區域在監管尺度把握不一致的情況。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處于防范風險的角度,對備案登記工作要求更加嚴格,而中西部地區考慮招商引資等因素,對P2P平臺保持開放的態度,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實力平臺在本地備案,因此部分中小平臺為了順利備案,計劃退出或者轉移到外省備案。如此一來,可能引發風險在部分區域集中。
P2P 網貸平臺的市場退出混亂,監管需進行重視
監管趨嚴的勢頭依舊,監管的枷鎖并未松懈分毫。在2018年4月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29號文)明確了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得在沒有相關證照的前提下開展資管業務,必須要有資產管理業務牌照或是資產管理產品代銷牌照。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政府監管的力度加強致使監管驗收的時間緊、任務重,那些自身實力較弱的P2P平臺難以抵抗剛性兌付以及政策壓力,那些不合規的網貸平臺或存在資金池以及自融問題,于是掀起了大批的倒閉和跑路潮, 銷量暴跌、用戶流失、頭寸吃緊等現象層出不窮。對于無法完成備案的網貸平臺,如何有序退出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了備案,很多P2P平臺業務基本處于停業狀態,而備案大概率再度延期,接下來,可能更多平臺會選擇退出,因而很大程度上會引起實體經濟的連鎖影響,容易引發金融波動。
完善我國P2P借貸監管的對策和建議
借助“互聯網+”與新興技術完善征信體制
P2P網貸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于建立具有安全性與公信力為一體的征信體系?;ヂ摼W平臺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資源配置與組織方式。職能定位為“信息中介”的P2P網貸平臺本身就是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產物,應充分整合傳統銀行業在風險控制、信用中介等方面的優勢,深化其原本的深度與廣度,提高整個行業參與“互聯網+”的水平,實現優勢產品和優勢平臺的有效融合,拓展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機會。在大數據時代下,共享經濟日漸向著更廣闊的領域擴大,我們要以更為寬容的態度對待金融產業新興模式,借助創新型技術的深化應用,堅持創新與規范相結合,以此提高系統的安全性與資源的可利用性?;ヂ摼W公司可共享高粘性的客戶資源以及客戶社交方式、支付行為等數據,與傳統銀行搭建大數據分析平臺,待大數據分析應用和風險模型驗證成熟后,向線上P2P網貸平臺過渡,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同時,促進征信體系的構建,逐步完善信息共享制度,鼓勵各征信機構間進行數據共享,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信貸平臺。此外,區塊鏈的信用去中心化、難以篡改數據和網狀直接協作機制等特點和技術優勢也有望應用于P2P網貸平臺的監管中,從而形成全新的治理機制,提高監管的執行力。
規范市場準入機制,加強信息披露與信息安全制度
在 P2P 平臺的準入過程中,應明確 P2P 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地位,保證平臺的持續經營,并且切實把好源頭關,設置規范統一的市場準入條款,建立防范和預警機制,堅持依法打擊非法集資,規范第三方的借貸行為與相關聯業務的進行,確保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同時,還應加強平臺的信息披露,真實有效地披露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運營信息,通過實名制的方式對平臺的潛在風險進行預警,根據真實披露的信息來實現對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監測。另外,需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技術研發和投入力度,引進更多專業的網絡技術人員來加強對平臺的隱私管理以及網絡后臺的定期系統維護,不斷增強抵抗病毒或黑客攻擊的能力,有效防范用戶資料被泄露的風險,確保平臺的功能不出現網絡漏洞。
各地統一標準、統一備案
P2P網貸行業備案是一個全新的監管動作,從各地監管細則來看,雖然都符合監管規定,但仍存在諸多差異。尤其是全國各地金融環境相差較大,容易存在市場公平問題,也給了投資者套利的空間。因此,就監管理念的改變以及各地政策區別產生的市場競爭問題,監管部門出臺一個全國統一的備案細則十分有必要。如果P2P網貸由全國統一備案,就不會存在各地政策不一的問題,利用政策洼地套利的捷徑也將被堵死。備案是行業規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若要真正做到監管有法可依、行業有章可循,那么在執行過程中就要不斷完善策略,落實有節奏、松緊適度的監管政策是合理且必需的。
建立平穩的退出機制
在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退出過程中,停止運營的平臺應及時做好資金清償,通過良性退出來保障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首先,有必要建立資金清償制度,監管當局應當密切關注平臺的資金安全問題,加大監管力度,在機構退出環節依法履行相應職能,使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市場退出行為在既有的法律體系框架下做到合法合規、公開透明。此外,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或逐步引導其清退業務、退出市場,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采取市場化方式,進行并購重組。在監管 P2P 網貸平臺退出市場時,還需要對出資人的利益進行充分考慮。例如,可以要求 P2P 網貸平臺建立起專門的出資人風險基金,當出資人的利益受損時,可以利用該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對出資人進行資金損失補償。還可以要求 P2P 網貸平臺合理納入存款保險規劃,一旦公司面臨破產危機或是重組風險過高,就能借助退出危機模式以實現風險的有效分散,進而將金融市場合理轉接至其他平臺,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事件。
(作者單位:溫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