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成
【摘 要】本文針對高考地理綜合題答題要求,論述在復習中培養學生正確答題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通過分析獲取有效信息進行提分,正確解讀和運用信息進行提分,規范表述進行提分,以提高解答準確率和正確率,獲取高分。
【關鍵詞】高中地理 綜合題 解題方法 提分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152-02
高中地理綜合題具有知識跨度大、分值高、綜合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較高要求,呈現出明顯的答題難度,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障礙。教師應當在答題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引導他們運用一定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突破這一障礙,提高綜合題得分。
一、分析獲取有效信息進行提分
高中地理綜合題題型多樣,貫穿著命題者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考查意圖,通過圖表、文字、數字的有機組合呈現出來。無論是題目本身,還是問題,都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因而,審題并獲取有效信息是高中地理綜合題提分的關鍵。
首先,審題型。也即審清楚題目是簡答題還是論述題,審清楚問題是敘述性問題還是分析性問題。筆者在教學中,以 2012 年山東文綜考題為例:
遼河地處我國東北半干旱半濕潤地區,其干流水量主要來自東側支流,泥沙則主要來自西側支流,有“東水西沙”之說。流域內人口密集,工農業生產集中,水資源量遠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為此國家規劃實施“引松濟遼”調水工程。目前遼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現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現象,分析其原因。
本題分值為 6 分。因而,可以把本題視為簡答題,而問題則是分析性問題,也即對“遼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原因進行分析。教學實際顯示,只有半數的合作學習小組能進行正確審題,另一半則囿于題目內容而對題目的問題視而不見,不知道題目“要什么”。
其次,分析信息。高中地理綜合題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承載著命題者的意圖,其中既有有利于答題的信息,也有一些“無用”的信息。分析信息,便是要把二者區分開來,為獲取有效信息進行答題建立基礎。本題的信息包括:圖表、遼河所屬區域及該區域的氣候,遼河干流水量,泥沙來源,流域內人口與工農業分布,遼河水資源量與松花江流域的比較,“引松濟遼”工程。這些信息并非所有都指向答題,因而,筆者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本題目的問題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
再次,獲取有效信息。分析信息后,便要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準確把握題目的核心內容,筆者引導學生重讀題目,圍繞“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這一中心,以關鍵詞的形式,提煉出以下信息:半干旱半濕潤、東水西沙、人口密集、生產集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呢?顯然,地下水位低于河床水位會直接導致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同時,人口密集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工農業生產也需要大量用水,而隨著泥沙的沉積,河床也會逐漸變高。因而,本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原因在于生產生活用水量不斷增大,造成地下水過度開發;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地下水水位低于河床水位。經過引導學生獲取有效信息,超過半數的合作學習小組能把握具體的解題思路,形成比較完整的答案;而另外一些合作學習小組經過學習互助,也能把握本題的解題思路。
二、正確解讀和運用信息進行提分
高中地理綜合題信息豐富,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信息,又有社會科學方面的信息,往往把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信息“迷魂陣”,使學生在解題時暈頭轉向,錯失分數。因而,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解讀信息,并以此為基礎,組織文字形成答案。
首先,整體把握題目信息。通過對題目信息進行整體性把握,能幫助學生對題目形成整體性認知,為正確答題建立基礎。筆者以 2013 年高考題(大綱版)為例:
新疆輪臺盛產小白杏。原來,杏肉食用,杏核棄之。某年,浙江義烏某瓜子商經反復試驗,研究出炒制此種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該瓜子商從輪臺大量收購杏核,在義烏炒制后出口美國。由此,小白杏成為輪臺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從區位選擇的角度,說明義烏瓜子商把杏核從輪臺運到義烏加工的原因。
筆者引導各合作學習小組對題目信息進行整體性把握,并以概括表達之。有的小組認為瓜子商進行了技術創新,有的小組認為交通便利促進了小白杏的運輸與出口,有的小組認為杏核營養價值高使其成為出口產品。其實,這幾個學習小組 并沒有從整體上把握題目的信息。
其次,正確解讀題目信息。顯然,本題包含著交通運輸、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技術創新等方面的信息,那么如何才能正確解讀題目信息呢?筆者引導學生把題目信息與題目問題聯系起來,幫助他們正確把握題目的核心信息。一方面,是義烏瓜子商炒制后的杏核“口味上佳”,這說明相關工人經驗豐富、炒制技術高,產品質量高;另一方面,瓜子商收購杏核,從組織人力物力運輸到炒制,再到經由海關出口,說明行業、產業以及政府部門協作良好,不然根本無法大量采購、炒制與出口。經過分析,學生對題目信息形成了比較完整、正確的認識。
再次,正確運用題目信息。如要使高中地理綜合題提分,僅僅正確解讀題目信息是不夠的,還需要正確運用之,使其成為答案。為此,筆者引導學生發揮合作學習小組互幫互學的優勢,正確運用題目信息。最終,形成了如下答案:杏核經過加工后能在最短時間銷往市場;義烏杏核采購、炒制、銷售相關產業行業聯系緊密;義烏工人炒制經驗豐富,技術高,可以保證炒制杏核的高質量。
三、規范表述進行提分
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是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規范表達是高中地理綜合題提分的重要手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運用地理學科術語規范表述,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地理綜合題的得分。
首先,引導學生精煉語言,詳略得當。精煉語言,不僅是要求答案的語言簡短而準確,而且要求使用規范的地理學科術語,避免用詞的口語化,比如應當使用平原、植被、氣候、土壤、地形、巖石、月球、季風信風等詞語,而不應使用平地、樹木草地、天氣、土地泥土、石頭、月亮、大風清風等詞語。詳略得當,則要求學生將答案各要點作清晰明了的羅列,且要點簡明扼要,而對題目問題的重點,則盡可能多寫詳答。如在前文 2012 年山東文綜考題的練習中,筆者要求學生凝練語言,圍繞“地下水不再補給河水”的原因,準確作答。但是,一些學生并未把握“原因”二字,作答時偏離了題目要求,不僅無法體現語言的精煉,也無法體現簡明扼要的要求。而另一些學生則圍繞河水與地下水、生產生活與地下水、河床與河流特征的關系,組織語言作答,對相關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達到了解題的目的。
其次,引導學生注意細節。一方面,緊扣問題,分點羅列答案,使答案條理清晰。這要求在分析解讀題目信息的基礎上,結合題目的分值做出判斷。一般情況下,要根據題目要點數量一一進行作答,比如題目分值為 6 分,則應答出 2-3 個要點,而不應只答 1 個要點,或者答出 4 個要點。另一方面,書寫要規范,保持卷面整潔,避免使用錯別字,避免病句,使答案表達流暢。在教學實際中,筆者借助合作學習小組對學生的答題細節進行訓練,比如引導合作學習小組交叉批改作業,使他們在發現他人不足的基礎上,對答題細節形成新的認知;比如以用語規范、書寫工整、簡明扼要為基本要求,引導合作學習小組每星期推出“答題之星”,以帶動其他學生養成規范作答的習慣;比如把歷年地理綜合題真題引入課堂,引導他們對照參考答案,深化對規范作答的理解。
最后,回歸教材理論。高中地理綜合題具有開放性,相關文字表述使用的多是教材之外的語言,相關材料、素材又往往是在教材之外,為平日所未見。雖然是開放性題目,有著較高的得分率,但如果作答不能回歸教材,脫離教材的原理、理論與知識,相關答案往往只能觸及表面,而無法抓住本質,降低獲得高分的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