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是高中教學或者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教育界在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問題上提出寫作教學方法的應用,這讓廣大的一線優秀語文教師爭議不斷,論壇紛爭四起,本文著眼于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模式和教學方法根據筆者實踐教學經驗,談及幾點個人觀點和建議,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思考
問題是所有教學活動展開的根源,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條件。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高速運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又激發起學生語文學習的學習興趣,以最大程度開掘和啟發學生的潛力。另外,針對寫作教學這個問題,從何而來?并且在教學中該問題的設定如何來優化,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這些提出的種種的關于寫作教學問題明顯的擺在我們面前。
一、 對高中語文必修模塊“議論文寫作教學”系統的補充與重構
新的教學方式對教材的使用觀念又有了新的理解,新教材觀念認為主權在用教材的人,而不在教材本身,換言之,教材只是一個學習工具而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創新,從學生的宏觀指導入手,逐漸讓學生了解和深入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點,教師需要全程跟進進行微觀指導。打個比方,論點的提出我們一般常見的特點及方法包括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大量擺事實,引而不發;就事論事,發人深省;限定議論范圍,不枝不蔓;引人入勝;別出心裁,正反對比嚴密周全。這些議論文寫作方法需要教師逐一進行示例講解來幫助學生理解。
圍觀和宏觀指導這兩個概念的提出,實際上是一種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關系,都是從局部出發進行整體化的指導。這里所講的宏觀和微觀指導觀念還要加入整篇訓練以及片段式的訓練方法,即作文訓練不能單一性進行,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基礎比較薄弱的地方需要加強訓練,從而使得整體化和片段化做到有效結合,兼顧整體與布局,有效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教學中試圖將專題合二而一,舉個簡單的例子,“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與“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二者的合力整合。我們經常在議論文中運用到敘述和議論,實際上,敘述是以議論為基礎的,議論是敘述的精華所在。教學生寫議論文,學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或者該從哪里下筆。同時議論文涉及的定向敘述是需要把符合實際內容的事跡、情況等符合議論的需要進行再創造,當然,這過程中其定向敘述對學生的要求是吃透材料,并且能夠從不同的方面審視材料,在論述過程中,對文字的清晰度以及觀點轉述都作以嚴格的要求,這樣的文章給人感覺真實有實材,又給學生帶來新的思維方向。
二、 讀寫結合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是專題化講讀寫結合的內容,站在學生寫作的立場上看來,這些都屬于筆記作文。舉個例子,人教版必修三課后習題,我們以此為切入點,根據題目中論文閱讀教學中蘊藏的論文寫作教學要素把寫作和閱讀教學很好的融為一體。我們在高中語文第三冊9課時荀子的《勸學》一文,課文后面的研討練習題目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出現的比喻句,并且緊接著分析這些比喻句之間都有什么聯系,表述了幾層意思。研討練習題目:“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這些比喻之間有什么關系,說明了幾層意思。”該題目所設目的是引導學生靈活的掌控比喻這種寫作手法的作用和合理應用,從簡單的比喻中反思出一個道理,使得寫作方法運用起來更靈活,題目中作者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隱含手法實則讓文章更貼切。再者,《師說》文后習題第二題首先告知做題人該篇文章第二段中是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題目要求學生列舉出段落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另外,這樣對比的作用仔細分析總結。這道題目問題的引入使得學生充分了解了對比論證的方法,進一步,從實際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細細品咂經典文章的妙詞佳句,教師充分發揮好作為主導者的地位,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鑒賞、課外延伸活動等對這些作品進行閱讀和評說,歸納、總結、提取議論文寫作的方法,進一步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遷移和有效提升。
三、 對學生進行抽象思維訓練
第一,高中學生從其學習的知識體系、教學工作架構看來,學習理解一些邏輯常識是有必要的,這個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相關思維知識進行深入的掌握分析,以及各種思維方法、思維形式運用于議論文寫作的過程的鍛煉,學生能在這個過程中巧妙的提煉論點,并且提升學生選擇、加工論據材料的能力。
第二,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貫穿到論證方法等的學習過程當中,使得二者合理的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掌握推理方法的同時,又提高其推理能力。學生的論證意識對學生的議論文學習寫作影響都比較大。一般來說,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論說,換言之,議論文寫作,學生不知道寫什么?論什么?沒有論點,就沒有核心內容,最后出現文章通篇以敘述事實代替言論,基本上就“觀點+例子材料+聯系現實”死模式、模式死這樣回環。寫作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建立科學的事實依據以及找到了論點,進一步還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闡明論點,文章脈絡清晰,講清楚道理。所謂分析,是與綜合相對的,運用思維互相聯系的過程與方法,主要是對文中所舉的事例、事例發表看法,使其同論點融為一體,更好地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此外,還要將具體材料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從形式邏輯思維來說,在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時還要正確運用歸納、概括和演繹的方法。比如讓學生根據論點,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轉述,再以這些事例為前提進行歸納推理,以推出所要證明的論點。
四、 結語
顯然,鍛煉學生的議論文寫作能力,教師要圍繞每一個專題設計出具體可操作、合理的訓練步驟,要進行一系列的過程指導,教會學生“怎么寫”。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這種專題訓練,只是解決了學生議論文寫作的入門問題,無法培養高層次的寫作能力,但是,正如鄭桂華所說:“探索一些作文訓練的簡單有效定勢,對學生進行寫作過程的初步指導,使作文教學有章可循,提高教學效率,效果還是可以期待的。”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周麗麗,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合作二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