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科目相比語文等文化科目而言有點抽象,如果教師單純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公式,那么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枯燥與困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教學情景,促使學生在創設的教學情景中學習新知,那么學生就比較容易自主構建知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我們教師如何應用情景教學法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小學數學;有效性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加深學習中的情感體驗,能夠促使學生在教學情景中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全面實踐新課改的要求。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如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 創設教學情景要有趣味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片面強調規范,加之數學科目本身的抽象性,造成大部分數學教學語言都是直來直去,缺乏情趣。為了改變這種沉悶的課堂氛圍,實踐新課改的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創設趣味十足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促使數學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例如在教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時,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教學情景:同學們,有一部非常知名的電視劇叫做“西游記”,你們看過嗎?老師小時候還看過呢,但是老師小時候看西游記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變得很長很長,直通天庭,也可以變得很小很小,小到放進孫悟空的耳朵里,那放進耳朵里的金箍棒到底有多長呢?你們知道嗎?通過這個有趣的情景提問,促使學生回憶他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進而引出新課:毫米的認識。
二、 創設教學情景要有競爭性
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適度的競爭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活動中。例如教學《口算乘法》,我們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競爭活動:在黑板上總共列出50道口算題目,每10道口算題目為一組,然后抽出5名學生站到黑板前,每一名學生做一組題目。教師喊開始,這5名學生就開始計算,哪位學生計算得又快又準確,哪位學生勝出,教師要給予第一名學生相應的獎勵。類似地教師還可以設計如下競爭活動: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幅圖畫,圖畫上顯示小朋友在游樂場玩耍的情景圖:有5個小朋友在玩旋轉木馬,每個小朋友收費10元;有6個小朋友在玩碰碰車,每個小朋友收費8元;有4個小朋友在坐小火車,每個小朋友收費10元,問游樂場的阿姨此刻總共收費多少元?出示這個圖畫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同學們,現在我們開始比賽,看哪個同學第一個計算出問題的答案,第一個計算出答案并計算正確者就是今天的小狀元,你們想當小狀元嗎?趕快計算吧,注意是口算。”通過多種形式的競爭活動,創設緊張有序的情景氛圍,促使學生認真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 創設教學情景要有操作性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操作,如果沒有實踐操作,那么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創設教學情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學生們明白周長的概念后,我們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實踐活動:同學們,現在你們以同桌為單位,兩人一組,老師發給每組一根米尺和一條繩子,你們量一下課桌的周長,并將測量方法與結果記錄下來,整理好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匯報。通過這個實踐操作,促使學生活學活用,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類似的還有,數學教材的周長,數學練習本的周長,都可以作為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情景實踐活動。
四、 創設教學情景要有直觀性
小學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直觀性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學《年、月、日》,我們可以將年歷帶到教室,引導學生觀察年歷,如一年有多少個月,每月都是有幾天,有30天的月份都是哪幾個月,有31天的月份都是哪幾個月。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年度的年歷,如2010年的,2011年的,2012年的等等,通過多個年歷的對比觀察,引導學生發現2月份的日期不是固定不變的,進而引出閏年的概念。通過這個直觀教具情景的展示,學生們自己就能夠構建關于年、月、日的知識體系,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如果把數學知識比作一把鹽,把數學知識融于教學情景中比作鹽融于可口的飯菜中,那么我們就能更加明白情景教學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因為單純的食鹽是難以下咽的,而可口的飯菜是易于消化的;單純的數學知識是學生不好理解的,而融于教學情景中的數學知識確是學生非常容易學習和掌握的。因此我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齊翠英.淺議情景教學推動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5(09).
[2]徐曉華.談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2).
作者簡介:
朱雪霖,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永新縣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