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而區域活動的開展則是更好地實施這些活動的方式。
關鍵詞:學習;區域活動;準備;使用;組織
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梁。經過前期的準備,如何讓各種材料在活動區中體現出其價值則是關鍵點,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根據主題活動或者要實施的活動內容為幼兒設置相應的活動區域,讓幼兒在活動時可以自由選擇相應的材料和區域進行活動。
幼兒園活動中之所以設置分區活動,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價值,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地讓教師做到了解幼兒,把幼兒看成是學習的主動者,從而可以更好地尊重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更好地發揮天性同時開發他們的潛能,雖然區域活動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不用指導了,而在實際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又比較分散,這給教師的觀察指導帶來一定的難度;那如何在幼兒自主活動為主的區域活動中進行指導呢,下面來談談我的一點經驗。
一、 活動環境的創設及材料的收集
中國古代的成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的就是環境的作用,一個好的活動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潛在教育因素,例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幼兒園活動中環境的創設更是孩子們學習的有利因素,它既有利于孩子們交流學習,還可以促進孩子們自主選擇,更有利于孩子們自我管理,大膽探索。在幼兒園活動環境創設中,可以根據活動內容的不同及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層次進行材料收集,再設置不同的學習區域,例如大班主題教育活動《綠色家園》,我們事先根據孩子及其家庭的相應能力讓孩子們分別幫忙收集了關于地球的圖片以及圖書、小卡片、影像等資料,材料的收集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家長提醒,引導家長們從身邊入手,或者充分地利用媒體資源,例如先觀看CCTV9中關于地球的節目,再下載里面的資料,或者上網去百度各種關于地球的知識,再把收集到的知識匯集成小卡片、影像等;最后由老師把這些收集來的材料分門別類地放置在活動室中,例如把圖片、圖書放置在圖書角中,把影像資料和地球儀投入在益智區中,這樣整個教學環境就處處體現出一種關于地球及生活環境的文化氛圍,經過這樣的前期準備幼兒積累了相關的經驗基礎在活動中就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
二、 材料的投入和使用
材料是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橋梁。經過前期的準備,如何讓各種材料在活動區中體現出其價值則是關鍵點,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根據主題活動或者要實施的活動內容為幼兒設置相應的活動區域,讓幼兒在活動時可以自由選擇相應的材料和區域進行活動,所謂的因材施教,就是孩子們的能力和興趣是教師設置活動區域的參考因素,比如《綠色家園》中老師設置了若干區域:科學區中孩子們可以聽關于地球的故事,繪畫區中孩子們可以畫關于地球和小區的圖片、語言區可以根據圖片資料講述自己知道的關于地球及與自己生活環境相關的知識、還有益智區中可以認識地球儀,說出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陸地、哪里是沙漠等等,這樣的區域設置是考慮到孩子們的能力不同,可以給每個能力不同的孩子以適當的表達機會,讓孩子們的活動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還給孩子更多的自主學習權利,充分體現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還有就是材料的調整性:例如有的材料孩子們已經反復操作過多次后想要再讓他們有更大的突破就較難了,這時就應該考慮換掉不適合的或者是幼兒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大班表演游戲《小熊請客》中,孩子們前面多次的表演都是用頭飾,有的孩子已經失去了興趣,當老師提供了手偶和指偶以及新的“禮物”后他們立刻又來了興趣,并且搶著參加表演,為的就是可以拿到新的表演材料。可見,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老師有心的引導下得到充分調動。
三、 區域活動的指導
老師是孩子的觀察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是參與者,老師除了是觀察者外還是他們的指導者同時也可以是他們的合作者;但是在幼兒園活動中多數時候老師總是容易過多干涉孩子們的活動,因此,當孩子們在活動時老師不妨先靜靜地進行觀察,當孩子們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才介入其中,這主要適用于小班幼兒,因為小班幼兒的活動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會與小朋友進行溝通,容易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比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戲中老師可以以角色的身份直接參與活動并進行簡單指導,引導幼兒有目的地玩。而在中大班中,教師除了投放與幼兒發展目標相一致的操作材料和參與指導外,還可以在活動前讓孩子們選出一位大家都信任的“小區長”,這樣既有利于幼兒與同伴間的互相觀察、互相交流學習,也有利于活動的開展,還鍛煉了孩子們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幼兒由于生活經驗的欠缺還不一定能夠帶領整個區的孩子較好地完成活動,老師也不用對他們過多的干涉,畢竟經驗是從實踐中獲得的,老師只需要在孩子們無法解決問題時適時地介入和引導就可以了。
四、 總結評價的指導
孩子們經過了前期的準備及游戲后,在小班中可以嘗試讓幼兒收拾簡單的游戲材料,并適當地進行總結,主要由教師進行。到了中大班時期教師只需要提醒幼兒把游戲材料收到指定位置并幫助進行整齊歸納即可,講評也可讓幼兒先表述,再讓他們自己進行簡單小結,讓孩子嘗試表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及存在問題,教師再根據觀察的情況及孩子們的陳述進行最后的總結以便幫助孩子們建立更好的游戲規則及解決問題。
總之,老師要時刻注意把孩子當成活動的主體,在活動的準備期、材料的投放期、組織過程中始終以幼兒的興趣點作為教育的切入口,在實際操作中根據孩子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才能夠促進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我們的教育效果才會不斷得到提升。
作者簡介:
陳燕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華安縣實驗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