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 孫祎
摘 要: 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關注的焦點。新課程改革,對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學改革的實踐、創新順應時代發展的教育模式是現階段高校教育的發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建筑工程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教育,論述了如何創新建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 建筑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 培養策略
隨著全球化與城市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呈蓬勃發展的態勢,建筑教育受到更多的重視,建筑學專業逐漸成為國內應用型專業中發展最迅速的專業之一。由于社會對建筑人才的要求日漸朝多樣性發展,對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現階段建筑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1.高校缺乏與社會企業及事業單位間的合作
目前,一些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制訂都是各高校自行完成,很少涉及與校外專家組進行商討研究,也沒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地征求社會上企業和事業單位的意見,由此造成了高校建筑人才培養與社會脫節、不適應建筑市場的需求的現狀,高校建筑專業畢業生缺乏建筑實踐的基本技能,在面試各單位時,往往達不到各企業的期望值,高校畢業生面臨著極大的就業壓力。此外,在企業單位與高校合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部分工程建筑企業只看重自己的利益,拒絕為高校中低年級的學生提供校外的實習場所,在選擇實習學生的時候,并沒有給所有學生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在考查學生的評估方式上存在偏差,這種功利性做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學生的發展,減少了學生進入社會實踐的機會,不利于高校對建筑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現階段的高校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教學培養的理念與社會需求不相符合。人才教育理念忽視了真正的教育內涵,缺乏時代特征,忽視了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局限于表層教育方式,導致教育內容中的技術性和實踐性特征不斷減弱,培養的層次不鮮明,教學活動中的去工程化特點日益嚴重。建筑專業的教育工程理念滯后,必然導致人才培養計劃與社會需求間出現偏差。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對于人才培養的執行計劃執行不到位,缺乏靈活性,使得教學存在缺陷,教育過程存在漏洞,造成學生建筑專業知識不全面,降低學生對建筑專業的領悟能力,影響了之后在實踐操作環節中的效率和質量。
3.教學實踐環節與實際工程脫節
教學實踐環節非常重要。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合理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基本的保證。目前在高校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致包括課內和課外實踐的內容。部分高校存在教學實踐環節與實際工程脫節的現狀,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結合得不緊密,一些教師在學生實踐前的指導說明和提示工作做得不到位,加上學生自身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在實踐過程中往往頭緒混亂,沒有清晰的思路,操作手法缺乏規范性,實踐環節趨于表面,流于形式。低效的實踐環節對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幾乎沒有作用,導致教學資源浪費,影響學生的學習精力和學習興趣。
二、建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策略
1.實施模塊化教學方法
建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定位應該是圍繞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展開。模塊化建筑教學的教學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模塊化建筑教學應該分階段、分層次,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實行。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群體,要建立設計模塊的基礎教學,通過原理課程使學生打牢建筑學的基礎,增加學生對建筑學的認知,培養學生基本的空間、環境、結構等方面的感知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該主動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理念,改變思維方式與操作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針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實施技術模塊的技術教學,開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聯系建筑形態與環境控制,如何有效地將書中的新知識、新理論運用到實際問題當中。教師要著重提升學生對建筑材料與其形成不同構造的認知水平,在大跨度等結構設計中開展教學專題,訓練學生綜合解決較為復雜的建筑問題的能力。在技術模塊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技術特性進行講解,使用案例分析等方式構建研究的課題,避免白板建筑教育。
2.三位一體的跨學科教學方法
建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強調人文素養的基礎上結合了藝術和技術的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職業技術進行培養,三位一體跨學科建筑教學模式結合了園林設計、建筑學、城市規劃三個專業的知識,使得三個專業的知識更好地發揮專長,互相補充,形成三位一體的資源互通共享的局面。學校還可以聯合各專業建立開放式工作室,通過這個合作交流的平臺,促進不同專業的學生相互學習與交流,擦出思維的火花。為了更好地發揮專業合作的優勢,學校應該重視如何有效地規劃開放式工作實的構建。學校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的方式,填補學生的知識空缺;不斷更新和補充圖書館資源,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學校還可以組織建立相近專業群,更好地整合學習資源,實現“跨專業”的對接與合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保障教學質量,培養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和綜合型人才,學校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師資隊伍,增加教學力量,從而保證高校教學質量。“雙師型”梯隊聯動發展模式是現階段的新型教育模式,“雙師型”是指建筑專業課的教師同時擁有高等院校教師資格和國家注冊建筑師執業資格,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大大提高。這就要求青年教師不斷學習建筑專業知識,實現更深層次的突破與發展。在教學實踐的同時,多參加實地建筑工程的實踐考察與學習,從而將工程實踐經驗帶入專業課堂,使學生加深對實際建筑法規、建筑結構安全、建筑環境控制等方面的了解。相比以往僅局限于課堂的書面、口頭教學,有利于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4.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
實踐活動是整個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在建筑學這類偏實踐操作的課程中,實踐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校的建筑專業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實踐活動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從最初的認知實踐入手,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工程實踐、建筑測繪實踐過程,最后到畢業設計。有效貫徹這個實踐過程有利于將建筑教育與職業實踐做到無縫對接。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實踐的質量和效果,強調掌握建筑學的基礎,運用建筑設計的本質性元素,制訂操作性強的實踐計劃,依照實踐計劃落實實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增設“實踐研究型教學”環節,讓學生體會制作建筑物的模型、夯土墻、木作工等具體實踐活動,體會實踐活動中的思維變化和思路拓展,從而提升學生對空間、結構形態的認知。教師還可以拓展教學思路,將教學實踐的方案落實到具體模型上,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環節將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設置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步步推進,逐漸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結語
當今的建筑專業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暴露了弊端,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當今建筑專業教學要結合日益呈現多元化的時代特征,加強應用實踐型的人才培養。教師要總結教學實踐經驗,轉變教學思路,明確新時期教學的總體目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增強整體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要點,提高應用方面的能力,從而培養符合建筑教育發展主旨、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藝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目標與路徑思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7(23).
[2]郭樹榮.工程建筑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與對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7(05).
[3]李杰,劉元芳.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的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7(05).
[4]劉元芳,蔡彬清.工程建筑人才能力標準與課程體系配置研究[J].福建建筑,2017(08).
教研課題:與技術應用型相適應的建筑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批準號:GH1709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