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珍
摘 要:眾所周知,學生在數學課上建立起新概念習得規律后,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練習題,才能鞏固所學知識。新課標早已施行,但是大部分老師編的練習內容僅僅局限于學科知識范圍,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練習,注重作業程式規范統一,使學生背上沉重的“負擔”。為了使小學教學練習成為學生的一種求知欲望、一種生活需求,結合近年來數學教研題組設計的學習和個人教學實踐,談談練習設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激發興趣
一、設計貼近生活的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數學練習設計要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緊扣生活情境與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除法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練習的:“我們班有56個同學,我們四組有平均分嗎?”學生回答“沒有”,第一、四組有6張桌子,第二、三組有8張桌子,怎么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學生很快參與到分一分的練習中。這樣的練習就在學生身邊,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快、更直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而且讓學生輕松、自由而又快樂地完成數學題,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一)練習要有趣味性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眱和男睦硖攸c是好奇、好動、好玩。因此,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題型,運用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小競賽等形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以充滿自信的姿態自覺學習。例如,我在教“7”的乘法口訣時,設計了以下游戲:我讓九個學生分別拿一號到九號的卡片站成一排,學生根據老師的口令找朋友。比如,我說到三七二十一時,三號學生和七號學生就站在一起,并異口同聲說出口訣三七二十一。還有,我教平均分時,請十二個同學上臺,讓他們站成不相等的三支隊伍,分別是3人、5人,4人。指名同學到臺上來分一分,并說說怎么排隊才能做到平均分。這樣,每個參與者都非常開心。
(二)練習要有針對性
練習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炮制“題海”。平常,我們在數學練習時會發現,學生對模仿性的練習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綜合練習時,不同程度地出現錯誤,這種現象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因此,我們要圍繞教學的熱點、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
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學生往往錯在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的處理上。我設計出這樣的練習:0.372÷2.4=( )÷24,25.2÷0.28=( )÷28,36÷0.225=( )÷225,220.5÷1.47=( )÷147。運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讓學生快捷簡便地學習新知識。
(三)練習要有層次性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睂W生是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而存在的,我們設計問題時必須明確肯定學生認識活動的個體特殊性,正視他們在已有知識和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差別,所以設計問題必須有層次性。第一層,題目帶有模仿性、再現性的智力水平;第二層,有復雜題、小型綜合題,屬發現性智力水平;第三層,習題應該體現綜合性、靈活性相結合。這樣的練習可以照顧不同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會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激情四射”的學習熱情。
例如:學習乘法簡便計算后,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星級作業:
A級:(1)36×22+36×78 (2)(125+25)×4
B級:(1)48+48×99 (2)56×101
C級:(1)68×56+68×44-68 (2)84×72+42×56
A級題要求人人掌握,B級題對于后15%的學生可能有一定難度,可以個別進行指導,C級題由于牽涉兩次簡便,希望通過講解,使前35%的學生能理解并掌握。
三、設計延伸拓展的練習,培養學生廣闊思維
根據基本題目的特點,適當變換條件,設計一些開拓學生思路的數學題,達到以例及類、聞一知十之目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思維。
例如,在“倍的認識”綜合練習課上,我先出示了這樣的題目:小雞4只,長頸鹿8只,根據這兩個條件,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出了“一共多少只、小雞的只數比長頸鹿少多少只、長頸鹿的只數是小雞的幾倍”等問題。但我并不滿足于那些問題,于是,又展開了以下問題:小雞的只數不變,長頸鹿的只數是小雞的2倍,長頸鹿幾只?長頸鹿的只數不變,長頸鹿的只數是小雞的2倍,小雞有幾只?這樣的練習綜合性強,不僅鞏固了基本的“倍”的基本知識,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練習是促進知識和技能掌握的重要手段,是數學課程動態的生長性的延伸,是數學課程意義的重建與提升創造過程。我們在設計練習時,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武海萍.創新練習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讀與寫旬刊,2011,8(8).
[2]王太梅.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對教學效率的促進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5(2):17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