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均星
摘 要: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改革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課程評價為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找出教學薄弱環節,對下一階段教學提供參考性的信息提供了有力支撐。語文試卷評講效率的高低就決定我們能否幫助學生找出薄弱環節,歸納知識結構,促進合作探究,延伸發散,指引變化。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課程評價;語文試卷評講;學為中心;合作探究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設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試卷為教與學的展示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平臺。它為檢查學生學習情況,找出教學薄弱環節,為下一階段教學提供參考性的信息。因此,試卷的評講分析是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基本環節,是反饋教學成功與否的不可或缺的環節,是有效學習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如何進行有效的試卷評講,是擺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面前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為此,我們對語文試卷評講作了專題研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曾記得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有些學生在考試后成績不理想,感到情緒低落,深深自責,愧對老師和家長教導。我們在評講試卷將激勵貫穿試卷評講始終,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去表揚或鼓勵學生,可以采取在試卷上用紅筆批上“祝賀你,這道題你取得了滿分!”“進步了,這是你努力的結果!”“繼續努力,你會進步更大!”“多可惜,審題不夠細心。”“加把勁,相信你會進步的。”……這些激勵的話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另外,一些優秀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時大意失手,結果成績不盡如人意,那么,我們可以在評講時只點出存在問題卻不點名,課后,則專門找他們進行個別談話,重點指出失誤的原因,找出“藥方”。只有尊重學生,對癥下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教師要從課堂的主講者轉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重點做好四個方面:
1.抓住重點,評講典型。試卷講評課不能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全按部就班地講,而應有選擇,有側重。否則既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又難有成效。對此,教師要在閱卷后,盡可能地用雙項知識細目表來分析全班的各題得分情況,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再結合學生的答題診斷清楚出錯的癥結,把握哪些題目學生錯得多,哪些錯得少,錯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需要彌補的是什么,等等。
2.分析思路,把握規律。因為平時上課重在基礎知識的感性理解上,所以講評試卷時就更要突出綜合能力的訓練。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試題越來越重視考查綜合能力,也就是把知識放在生活的環境中去,這樣一來無疑加大了講評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試卷講評中不能簡單地對答案,修正錯誤,而要幫助指導學生進行考點分析,分析考查的主要和次要知識點是什么,綜合體現在什么地方,解題的關鍵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是最佳答題途徑,并總結出一定的答題步驟和方法。
3.甄別題型,總結技巧。相對來說,近幾年中考題題型題量變化不大,基本保持穩定,這為教師測評講解提供了方便。但是教師還是要善于將試題分類,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并教會學生進行比較性小結歸納。
4.延伸發散,指引變化。就考試來說,考查點是相對穩定的,但命題人卻可以隨意變化題意、角度,在設計題目的條件、問題的設問方式上推陳出新,讓應試者眼花繚亂,防不勝防。因為變換情境,學生很可能會由于思維的定勢造成失分,此時善于分析和應變最為關鍵。所以按原題講完后,教師要把原題進行變化,與學生一起進行解題小結和反思,即對某個知識點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的發散延伸,引發設題解題的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我們要遵循教學的規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合作探究。在評講時,我們根據做錯的題型、題目的深淺程度及學生基礎將學生分成幾組,答錯同一題型的分為一組,基礎較差的分為一組等等。讓學生自己分析、講評。將試卷發給學生后,各組承擔相應的題目,基礎差的承擔基礎題,成績好的承擔閱讀題。
各小組根據自己承擔的任務,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等,得出正確的答案。由各小組推薦一位或幾位同學上講臺評講所承擔的題目,既講了正確答案,也分析了產生錯誤的原因,同時還從自己的角度說了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將講評機會還給學生,讓他們把握主動權,讓他們自己通過討論、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等查漏補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自己知識上的缺點和誤區。這樣,他們所學的知識才會根深蒂固、經久不忘。學生先做試卷,老師再進行評講能使學生更加系統、牢固地掌握知識,這是靈活運用知識的前提。
學有學法,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項常教常新的技術活,往往因人、因事、因情、因景變化而變化。我們只有勇于突破固有思維的禁錮,積極開拓創新,就能品嘗教學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新課標解讀.
[2]中國當代教育叢書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
[3]聚焦新課程系列叢書.初中語文教學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