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麗
摘 要: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創新思維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們必須要采取有效手段培養大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意識,這也是社會對于新時代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中國傳統文化對創新思維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從而加速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最終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為社會輸送出優質的人才。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創新思維方式;培養
二十一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了當今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因此,作為高端人才培育基地的大學校園,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是民族發展的推動力,也是一個民族核心競爭力所在,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不能夠做到創新,那么這個民族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實踐證明,創新思維決定著我國未來發展的前景和希望,高校的相關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創新思維與文化傳統的關系
在大學生的思維建設過程中,創新思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思維,創新思維具有反常性、辯證性、開放性以及科學性,這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靈活能力以及獨創能力,正是由于創新思維的存在,人類能夠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不斷的創造和超越。創新思維是對一般思維的創造發揮,是人類在民族心理上凝結成的一種精神狀態,通過創新思維,人們把生活變得更好,讓生活更加便捷,因此,創新思維是對傳統思維的一種改變和一種突破,決定著該民族的深度和廣度。
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創新,我們應當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思考,創新思維的發生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人是認識的主體,人從一開始便置身于傳統文化之中,會自覺地接受傳統文化和適應傳統文化,因此傳統的思想和風俗習慣倫理道德會對一個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這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民族文化底蘊的深淺也對個人的思維能力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影響著主體的創新思維。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觀念形態。在我國社會中,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此同時,每個人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力度和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差異性與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基本的特征。首先是地理環境隔絕狀態的大陸性文化。中華民族處于一種半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環境,這種地理環境滋生了特殊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就是強烈的中央管理意識。中國古代文化是在封閉狀態下逐漸建立起來的,注重于之于自身體系的整合和自我體系的完善,對于外來文化經常會帶有否定的態度,即使是吸收外來文化,也僅僅是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相同點,排斥不同點,最終把這部分文化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其次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農耕文化,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規模比較小,而且物質生產方式比較落后,正是由于這種生產方式的存在,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保守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主導,天人合一,人必須要尊崇自然、順應自然。因此,中國古代人民重實用思維、輕理論思維,這對于創新思維的形成是不利的。與此同時,由于農耕自然經濟的影響,中國古代人民崇尚團隊合作,具有較強的群體觀念,而西方國家的是普遍崇尚個人奮斗,追求個人利益。這種觀念體現在科學文化領域,也就形成了整體觀的科研意識。最后是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儒家思想,古有諺語,槍打出頭鳥,因此,古代人民往往安于現狀,不敢求異冒險,因此創新思維意識不強,不敢提出新的理論。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創新思維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我國大學生創新思維具有一定的積極性作用,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過程中,中華文化融合了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不斷進步和創新的源泉動力。
首先是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命運前途的憂患意識,這種中華文化傳統理念有效促進了人們生活觀念的變化,并且讓人們勇于開展科研創新方面的創新和突破,這是愛國主義的一種表現方式,孔子曾經說過,居安思危,因此,這句話體現著民族憂患意識,蘊含著中華兒女對于阻隔的熱愛,并且要求奮發圖強,振興中華,正是由于這種精神的不斷推進,當代大學生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勇于創新、自強不息、奮進專一的精神。自強不息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觀念之一,一個人必須要有所追求,樹立宏大的精神目標,并且自強不息地進行努力,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理想,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勵著當代大學生不斷前進,不斷創新。
其次是辯證思維方式。辯證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從事物的整體角度去考慮問題,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從而更加透徹地觀察宇宙和人生,把一件事物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在道德經中,充分體現了這種辯證思維方式,這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而言起到了很大的積極性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更加具有整體性連續性和辯證性,對于中國現代以及未來的創新思維發展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柳濤,劉瑩.貴州省高校材料類專業大學生創新成才教育的研究[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230(2017-11-08).
[2]劉亞明.批判性思維對于學習設計的促進作用[J/OL]. 藝術科技,:(2017-10-27).
[3]鄧琪,朱祖琴.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現路徑[J/OL].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01):1-2(2017-10-16).
[4]陳韻橋.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OL].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133-136+152(2017-09-26).
[5]張艷霞.探究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OL].中國培訓,:1-2(2017-06-22).
[6]張妍,魏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新創業思想引導研究[J/OL].中國培訓,:1-2(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