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 要: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新時代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國內外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對比,對當前國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的問題作了剖析,并對高職院校如何有效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并特別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新時代加強職業教育的總遵循、方向標和路線圖。
職業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及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專門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的重要批示[1-3]。然而,我國職業教育卻長期存在產教融合度不高、工學結合不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4],亟需對新時代視域下高職院校如何有效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國外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已形成幾種比較成熟的模式:一是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以能力為基礎的(CBE)教育模式;二是以英國、澳大利亞為代表的以能力為基礎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三是以德國為代表的“雙元制”模式和“關鍵能力”模式;四是以新加坡為代表的“教學工廠”模式;五是以臺灣為代表的“建教合作”模式[5]。這些模式能發揮功效的關鍵都在于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較多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一是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二是“工學交替”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三是“2+1”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四是“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合作培養模式;五是“訂單式”培養模式。[6]
所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利用學校和行業、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在產業部門和教育部門之間、實際生產經營過程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之間建立極為密切的聯系,利用學校與產業、行業等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7]。隨著“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我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時代召喚,對于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學校、企業、社會資源,突出辦學特色,更好地為國家建設、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培養急需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二、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規章制度不健全,執行落實不到位
為加快推進我國高職教育,國家先后出臺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但這些文件多是宏觀層面的指導意見,對具體的操作細節缺乏描述和指引;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職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運行模式和機制尚不成熟,需要政府出臺有力的政策法規進行引導,但我國關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不完備,未形成良好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即便有一些規章制度明確了校企合作的相關規定,但因缺乏對學校和企業的剛性約束,校企合作推行力度和效果欠佳。
(二)責權利不對等,企業缺乏積極性
校企合作中,法律法規對企業須履行的義務要求較多,權益照應卻不夠,責權利明顯不對等,制約了企業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1)很多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主要是為應付政府的指派任務,或贏得良好的聲譽及社會收益,對校企合作重視度不夠;(2)高職院校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要擔心實習生的生活、學習和安全,這將增加企業的負擔和管理成本;(3)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理論水平低、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的問題,要招聘并使用他們,無疑會增加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4)實習生著眼自身發展,畢業后也不一定選擇就職于實習企業,企業很受傷。
三、有效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健全法規制度,完善激勵政策
健全的法規制度是校企合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和基礎。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制定符合當地高職教育發展需求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要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對校企合作的財政支持,視企業接受學生數量、開放實訓基地、承擔培訓費用等情況,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提高企業積極性;要組建校企合作督導機構,完善人力資源開發制度,建立問責機制等,推進校企合作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7)
[2]馬強,付艷亂國際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典型分析與比較[J].科技管理研究,2009 (06)
[3]李海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劉力.產學研合作的歷史考察及本質探討[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