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學習階段,數學的學習對于開拓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更為抽象和客觀,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障礙。小學數學是學生未來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障礙,分析和探究障礙產生的原因,設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本文筆者針對小學數學學習障礙的描述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情開展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障礙;消除策略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不全面,自我把控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在學習過程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客觀性、可逆性等特性,此外,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學習障礙。學習障礙的產生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制約了學生數學科目的未來發展,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當下教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消除障礙,培養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一、 小學數學學習障礙產生的因素
(一) 學生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弱,在課堂上的學習多數憑借著個人的喜好和自身興趣來選取學習的內容,對于感興趣的內容就會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反之,對于枯燥無味不感興趣的內容則置之不理,或者被動地去學習。小學數學的課程相比于其他科目略有乏味和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缺乏學習興趣而產生厭學心理,阻礙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生在學習時、分、秒時,由于貼近日常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樂于參與,然而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時候,由于內容較為抽象,部分同學則有厭惡、不愿參與的心理。
(二) 缺乏課堂互動
小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互動學習和活動學習,現在部分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學習。學生與教師互動少,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也較少。課堂提問也多數傾向于一問一答,學生在學習過程只是接受,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就會減弱,無法樹立學習自信心。
(三) 課堂導入趨于固定化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自控能力較弱,但是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這就要求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導入是每一節課程的關鍵之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然而,目前部分教師在課程導入過程中趨于固定化,缺乏新鮮感,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學習分數之初,部分教師依舊拿著簡單的紙片作為教具,缺乏色彩性和生動性。
(四) 家長的課后培養過于繁重
隨著社會上各類補習班、拓展班的開設,導致許多家長盲目追求數量而忽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質量。學生在數學學習成績方向不夠理想,家長應該及時與教師聯系,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態和孩子的自身特點。盲目地參加補課班,增加學生課下的學習任務,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阻礙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過多的不恰當的補習,只會增加孩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煩惱。
二、 克服小學數學學習障礙的教學方式
(一)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進行輔導,改善因個體差異和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障礙的情況。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布置學生描繪并簡單畫出自己家的位置,并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分別講述自己家住宅四面八方的地理情況,通過全班參與,共同分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對于內向的學生采取引導式提問,讓學生逐漸感受數學的魅力,提升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 增加課堂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輕松、互動的課堂氛圍,能夠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排解因厭學阻礙學生學習的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分享,樂于探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探討,共同進步。例如,在課堂上設置以四個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探討最優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三) 豐富課堂導入形式
在課程導入環節,可以借助多媒體鏈接網絡相關的教學視頻和教學圖片,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例如,在學習角的度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置角的動態圖,在課堂之初引發學生的關注,消除學生刻板認為數學抽象不易學習的畏懼心理。教師也可以通過情景導入,故事導入等多種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豐富教學方法,激活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啟數學學習的興趣大門。
(四) 家校合作,增進與家長的溝通
學生的學習和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在學校的學習,也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學習。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輔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學課堂的學習,消除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的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聯系,家校合作,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況,有效疏導。教師和家長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在學習當中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克服在數學學習中的障礙,抒解在數學學習中的畏難心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結語
在小學的學習階段,對于數學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障礙是一種普遍現象,數學上的學習障礙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克服數學學習過程的學習障礙,為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奠定基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靜.自我監控策略對小學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的個案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2] 孫靜.預初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分析和補救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素莉,四川省閬中市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