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學科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感受藝術氣息的重要載體。中國水墨畫是人類藝術史中的文化瑰寶,我們廣大藝術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引導學生體驗和感知中華文化的藝術魅力。而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凸顯童趣課堂,從而讓學生熱愛水墨畫,迷戀水墨畫。
關鍵詞:小學美術;水墨畫;童趣課堂
中國水墨畫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美術界的一顆瑰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水墨畫這種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家長們逐漸重視對孩子的藝術培養,尤其對中國水墨畫的青睞程度逐年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水墨畫藝術創作方面要更加注重指導,循序漸進,讓兒童在學習水墨畫創作中演繹精彩的童趣課堂。那么,如何培養兒童學習水墨畫的興趣成了值得談論的話題。
一、 臨摹入手,激發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
中國水墨畫特點是清新淡雅,富有中華文化的氣息。要想創作出優秀的水墨畫,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臨摹。例如,臨摹一些水果、美麗的花朵以及部分可愛的小動物等等。選擇這些物體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這些東西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大致了解每種事物的具體結構,這樣在臨摹的過程中便能夠得心應手。當然,教師在教授學生臨摹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事物的細微之處,讓他們去深入感知作家在創作作品時的心境,這樣能讓學生對水墨畫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小倉鼠》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小倉鼠的神態、動作:①小倉鼠在咀嚼食物時是什么樣的神態?②在有人類活動時,小倉鼠可能會受到驚嚇,這時小倉鼠的神態又是如何的呢?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狀態下小倉鼠的神態,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讓他們對小倉鼠有著更深層次地了解,加之以切身的感受去與小倉鼠接觸。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讓他們在水墨畫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 改頭換面,提高學生水墨畫繪畫技能
傳統的水墨畫教學模式是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來進行臨摹,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每一位學生臨摹出的畫都相似,而缺少了多樣性,抑制了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繼而使得學生產生疲倦、乏味,甚至厭學等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根據要求做出自己喜歡的水墨畫,提高學生水墨畫繪畫的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不同的素材讓學生進行挑選,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去發揮自身的優勢。例如,在創作畫“臉譜”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關于臉譜的不同形式的素材,讓學生對臉譜有一個大致地了解,然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創作獨一無二的臉譜。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臉譜并評選出最受學生喜愛的臉譜,對獲勝者給予獎勵。這種教學模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展示了自身的才能,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水墨畫的繪畫技能。
三、 傳移摹寫,加強水墨畫自然寫生補充
眾所周知,優秀的繪畫創作靈感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然而,現在很多美術教師的教學輔導班都是在封閉的房間讓學生進行創作,學生描繪的內容也僅僅是教師提供的素材,忽視了對于學生視野的開拓及靈感的灌輸,缺乏對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繼而創作出的繪畫缺少神韻和情感。甚至有些學生離開了臨本便創作不出圖畫,從而打擊了學生對繪畫的熱愛程度,甚至害怕繪畫,從而失去了繪畫的樂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寫生的機會,讓學生切身地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傳移摹寫中對水墨畫自然寫生得到補充。例如,在學習《學畫水墨畫—桃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公園欣賞桃花的狀態,讓學生在細致觀察中深入地了解桃花。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視覺經驗,加之自身內心的感觸去創作,讓學生在公園進行寫生,教師也不用費盡心思地講解桃花的形態了,讓學生運用墨色的變化去勾勒桃花的花瓣、枝干等等。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地了解了事物,做到了傳移描寫,使得創作出的水墨畫更加自然、優美,也使得學生在創作中體會到了繪畫的樂趣。
四、 轉變模式,培養小學生水墨畫創造能力
傳統水墨畫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挑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評價,然后讓學生按照臨本進行臨摹,評價的方式主要看學生畫的相似程度。這種教學模式過度地重視學生的水墨畫技能,而缺乏對于學生的引導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水墨畫的創作能力。心理學研究認為,小學生生性好奇心強,并且創造力巨大。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征對他們進行引導,注重培養他們創作的獨特性。讓他們處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創作,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內心去創作自己喜愛的作品,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創新性。例如,在學習《我眼中的春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春天的認識創作出一幅圖畫。有的學生把小草畫成了黃色,把太陽畫成了紅色,這時教師并不能批評學生他們所選擇的顏色錯誤,每個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不同,他們之所以把小草畫成黃色是因為太陽公公把小草染黃了。還有的學生畫到小鳥在教小草唱歌,在小學生的眼中,大自然是和諧的,這種創作風格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性,同時也為學生的個性表現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水墨畫創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對水墨畫產生興趣。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去接觸自然,接觸生活,在生活中體驗水墨畫的魅力,繼而讓學生愛上繪畫,為中國美術事業增添一份光彩。
作者簡介:李婷,泗陽縣南劉集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