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麗??
摘要:新課程改革進行了很多年,在教改中我們學會了讓探究學習進一步加強。學習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成為探究學習的主人的過程。筆者在長期從事農村學校物理教學工作,學校實驗條件不足,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到了如何引導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及在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關鍵詞:科學探究;導學案;想象力
物理是一門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初中物理的教學就是給學生一把通往物理知識殿堂的鑰匙,這把鑰匙我想應該是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
一、 把提出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切不可包辦代替
發現并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首要環節,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我面臨的學生都來自農村,知識面不及城市學生廣,也沒有在家上網查資料的優越條件,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優點,生活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他們這些特點,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學案,選好問題情景。這些情景大多來自農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能讓學生自然地接受,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長度的測量”前,我給學生這樣一則信息:“新農村的改進工作在我們周圍展開。很多村里要蓋樓房,搬新家。村里的很多政策都是用舊房的面積抵新房的面積。這就需要測量的知識。調查你們村是如何進行測量的并結合以上信息,提出一個你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很多:為什么他們要測很多次而不是只測一次?丈量土地的卷尺怎樣用?有些人在測量時故意使壞,將卷尺拉得太緊,測量的結果還準嗎?怎樣才能正確地進行測量?我們村的卷尺斷了,沒有了0—10的刻度,為什么還能用來測量?
……從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測量這一課題很感興趣,有些同學是替自己的父母提問,感覺自己將要學的知識很有用,能幫助家長解決問題,他們感到很自豪,學起來也就特別認真。根據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課上我發給學生們不同的刻度尺,有0刻線磨損了的塑料刻度尺,也有不透明的木頭刻度尺和鋼尺,還有裁縫常用的皮尺及卷尺等,讓他們自己動手測出自己課桌、課本、文具盒等的長、寬、高,討論并解決他們的疑問。
給學生提供提出問題的機會,讓我在教學中時刻保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了解他們最想知道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避免課堂的索然無味。給學生提供提問的機會,還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避免了被動應付。
二、 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向權威挑戰
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保護學生所提出的每一種假設,無論這種假設是否成立,都反映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剛開始學物理時,當一個學生提出的假設與其他學生不同,會遭到多數同學的譏笑。我及時用科學家的故事告訴他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正因為他們沒有隨波逐流,敢于向權威說不,才有了今天科技的進步。我告訴學生,物理課堂上任何一個發言者都應該受到尊重,允許你們異想天開。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學生們做完伽利略斜面小車實驗后,所提出的推論和假設讓我耳目一新。多數同學的推論是如果小車不受任何力,將繼續保持原來的速度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一位同學卻提出,如果表面非常光滑沒有了摩擦力,小車的車輪將不能繼續向前滾動,因為如圖所示使車輪前進的力來自于接觸面的摩擦,如果這個力消失,車輪將寸步難行。另一位同學駁斥,車輪不能滾動并不代表寸步難行,應該是保持原來的速度永遠滑行下去。學生們有理有據地分析讓我驚嘆。在以前的教學中,在此處從未遇到一個學生提出過這樣的假設,學生們的這些問題有時讓我手足無措,給了我極大的挑戰,讓我明顯感到了自己知識的不足,促使我更加精心地準備每一堂課,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教改的信心。每一次帶初三的孩子,都會給我不一樣的驚喜。孩子們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話,知識面也越來越廣。課堂上,只要我們放手讓他們說,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一些敢于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人,即使暫時的知識匱乏,只要有敢于挑戰的信心和決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并實施實驗
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實驗占了很大的比重。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感興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想知道自己的認識是否正確,就必須尋找支持自己猜想的理論或實踐依據,這些依據的獲得,來自于實驗。設計并實施實驗是探究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導學案的功效,讓學生將自己的實驗思路提前告訴我,以便課上更好指導他們的探究過程。在每個探究實驗前,我的導學案上“前置自學”部分總會出現以下環節:
(1)要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你自己能準備什么器材?哪些器材需要老師幫你準備?
(2)你準備按怎樣的順序完成你的實驗過程,請寫下你實驗的簡單步驟。
(3)你在實驗中需要測量哪些量?(或需要記錄什么現象)試著設計一個表格記錄你要測量的量。
(4)實驗結束后,結合你的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和你的猜想一致嗎?
(5)你認為你們組的實驗過程有哪些地方做得較好,還存在什么不足?你能提出改進建議嗎?
其中,前三個環節學生在課前完成并上交,便于教師準備器材。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我們實驗室沒有小車,我只能給他們準備鉤碼和滑輪。實驗時,學生們有的自己拿來玩具小車,有的在文具盒下面放圓珠筆筆芯代替小車,有的干脆用一支圓珠筆代替小車進行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告訴他們實驗的器材全由你們自己準備。課上,我看到學生們用自己制作的小桌,從家里帶來的海綿、沙子還有的同學用帶來的小米,不亦樂乎地做著實驗。看到他們實驗時能夠隨手取材,小組同學間共同出謀劃策,一起解決難題并完成實驗,我由衷地欣慰。我們學校的實驗條件很差,這雖然局限了一些實驗的開展,卻也給學生們帶來了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
作者簡介:齊麗麗,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