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將信息化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這也是現在小學教學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本文主要探討了關于現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關系與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整合
隨著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不再采取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采取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從以往被動學習模式轉變成主動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習興趣。
一、 采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伴隨著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用于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單一的文字、圖形以及生動的音視頻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推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尋求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積極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更加形象,促進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學會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將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富有趣味,同時利用信息化課件輔助教學,將更有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將教材內容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利于教學。
二、 優化數學教學課堂
對于小學教師而言,如何讓低年級學生熱愛數學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要通過多方式多途徑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學而言,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應當將灌輸式學習轉變成啟發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進而激發其主動學習的能力。例如計算“60÷3”,可以用PPT演示猴山的動畫并出現飼養員,根據他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幫助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喂養猴子食物的方案。學生可先按照60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20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后,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或者給出這樣一道題:“麗麗買了4包巧克力,每包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重新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這樣小學生可能會有多種想法,比如每3個分成一包,然后數出分得的堆數;或者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余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等等。這樣就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 運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
老師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繩索,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和快慢取決于繩索的穩固。因此,教師需要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突出教學任務的難點與重點,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語言上的交流,激情飽滿的教學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于這門課的感興趣程度,當教師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地展開教學的同時,學生也會在老師的感染力下更加認真地學習,例如,在進行“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驗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如何列豎式計算,因此教師可以先在黑板演示“645÷3”,之后將645改成615,讓學生自己計算并發現題目之間的不同,之后與老師探討正確的解題步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行,小學數學課改的方向也應當保持一致,教師在課改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教育理念,改變傳統教學觀點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數學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完善自我,提高教師綜合素養:(1)強化理論知識,學習先進教學觀念,強化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流程中各項任務;(2)在教學方式和思想的轉變上,應當勇于嘗試新鮮事物,大膽創新,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積極推動全新的教育手段的運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四、 加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盡管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但在生活中卻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改變教學模式,弱化抽象形式,將其形式具體化,幫助學生在接觸初期可以更好地理解。例如單純的加減乘除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若結合實際生活則可以更容易被接受,通過動畫片或者PPT讓學生接收數學概念,理解加減乘除的概念;或在解釋圓形、方形的時候,通過手工模型或3D打印技術講解。低年級的小學生在性格和思維上不成熟,自律性差,這導致教師在管理上極為頭疼,倘若一味壓制,則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讓小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才是關鍵。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最大的就是好奇心,容易接受未知事物,從這點出發,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同時增設互動活動,讓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好奇,則會事半功倍。
例如在進行求平均數問題的教學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小視頻演示小猴子分香蕉這類動畫,然后全班學生分組,每組四個人,每個學生說出自己的鞋碼,并根據測量的鞋碼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長?”“四個人平均有多大鞋碼?”,然后教師說明什么是平均數。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女生的平均鞋碼?”、“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鞋碼?”,學生說出可以把全班女生的鞋碼加起來,然后再用總的女生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位女生鞋碼的紙條貼在墻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做標記。發現有些在標記以上,有些在標記以下,并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超出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
我們應促進現代科技信息技術不斷深入教學理念當中,幫助學校和教師創造更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環境,積極幫助學生提高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低年級學生在學生時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態度,并且加強對數學的熱愛程度,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偉.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學周刊理論與實踐,2015(02).
[2]辛艾桐.關于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示范學院學報,2013(08).
作者簡介:黃梅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靖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