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摘要:數學是科學皇后頭頂上的皇冠,而計算又是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計算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發展,更是學生在今后生活中每一天都要運用的重要生存能力,本文就具體論述如何提升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計算能力
對于中高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整數四則運算能力,而應更加注重加強對包含整數、小數、分數的混合計算能力訓練。我們在教學中通過教授學生簡化計算技巧、重點訓練學生口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筆算習慣的方法,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取得了顯著提升。
一、 教授學生簡化計算的技巧
越復雜的計算題往往就存在著越簡單的計算方法,我們對于教授學生簡化計算技巧的工作尤為重視。學生在簡化計算技巧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計算能力,還可以對簡化計算所涉及到的數學概念加深理解,久之就會將簡算形成習慣,看到復雜的算式一眼就能自由變換、組合,產生簡化計算的思路。
例如我們為六年級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以訓練他們的簡化計算技巧:
1-1100×1-199×1-198…×1-13×1-12=?
我先對學生們說:“同學們,這是一道研究生入學考試題目,你們相信根據你們現有的知識運用簡化計算技巧就能解答嗎?”學生們滿是自信地回答相信。我看學生這么自信就要求學生舉手發言,試著上臺演示一下這道題應該如何解答,但是一聽到讓自己解題學生們又都不說話了。于是我一邊對學生們進行啟發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下了這道題簡化過程的開頭:1-1100=99100;1-199=9899。這時學生劉某舉手說:“老師我知道了,這道題其實很簡單,只要把每個括號里的數看成一個分數,然后前一個分數的分子與后一個分數的分母正好可以約分,這樣就能算出答案了。”我繼續問他:“那你說這道題的答案是多少呢?”劉某說:“除了保留第一個分數的分母100與最后一個數的分子1其他都約分,最后的答案應該是1100。”我表揚他回答正確并鼓勵他繼續努力,為了讓更多同學更加清楚這個簡化計算的過程我又在黑板上寫下了:99×98×97…×2×1100×99×98…×3×2,之后輪流劃掉相同的分子與分母,使學生們全都理解了這道題的簡算過程。
二、 重點訓練學生口算能力
我們在訓練學生口算能力的過程中,首先結合生活實際問題,為學生介紹了找零錢的簡化方法、根據年齡差距計算生肖或者根據生肖推測年齡差距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在生活中切實可用的口算方法。之后將小數與整數相乘能夠得出1的幾組特殊數字列成表格發給學生,使學生不斷觀察加深印象,在計算題中再遇到這樣的數字直接進行化簡得出答案,如0.25×4=1;0.125×8=1等。之后為每個學生制作并發放了一幅“100以內質數卡片”,讓他們牢記100以內的質數,并和同學配合,一起玩“質因數卡片分解”等數學游戲。時間長了,學生們看到100以內的數一眼就知道是質數還是合數,并能夠很快地進行質因數分解。有的學生甚至利用了自己手中的證書卡片,驗證了6到186之間所有的偶數都符合“哥德巴赫猜想”。
如在“質因數卡片分解”游戲中,最少需要兩名以上的學生參與才能開展。如三名學生一起玩的時候,首先一名學生在紙上寫下一個200以內的任意整數,左手邊的學生根據自己手上的質數卡片進行質因數分解,如可以進行分解則打出手中的卡片,將題目數字除以打出卡片數字所得的數寫在紙上,沿順時針方向由下一名學生進行分解,直到最后算出質數。學生們不僅在游戲中獲得了樂趣,還有效鍛煉了除法口算能力,很多學生已經能一看見100以內的任意合數,拿起筆就能寫下它的全部質因數了。
三、 培養學生良好的筆算習慣
當然,對于數目較大的計算或者小數計算還是需要學生認真進行筆算。對于筆算訓練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筆算習慣。很多學生在筆算中出現錯誤都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如在乘除法筆算中加減串行,或在小數計算的時候點錯小數點。我們針對這些問題反復對學生糾正,使學生們在筆算中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避免因為低級錯誤影響筆算能力。我們在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筆算習慣之后,還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筆算比賽,吸引了學生們的廣泛參與。
如小數乘法速算比賽,教師利用課間寫出了:0.123456789×9.87654321的題目,要求參加的學生利用筆算進行解答,第一個答對的學生獎勵計算器一個。最后學生何某僅用了4分鐘就答對了答案,獲得了比賽的獎勵與師生的一致認可。
四、 結語
總之,中高年級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訓練應本著對他們終身發展負責的態度進行,訓練過程需要注重實用性、趣味性與生活化,使學生能夠真正獲得對學習有利、對生活有用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方勝.如何加強小學計算教學提高學生計算能力[J].《教育(文摘版)》,2017,7(4):125-125.
[2] 張玉曉.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價值取向與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分析[J].《教育》,2017,6(1):23-23.
作者簡介:陳小紅,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白官屯鎮陳趙莊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