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學以及大學理工科的學習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數學的理論性比較強,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學習;教學情境;教學效率
數學在學科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與語文等人文學科不同,是一門理論性與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學科,注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門難度比較高的課程,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能夠靈活地對教材知識進行處理,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數學學習的枯燥性。
一、 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問題
盡管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逐漸推廣和應用,小學數學學習中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使用的信息技術有待更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有限;教師對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和方法有限;數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難度,與其他學科相比較難以吸引學生;受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影響,奧數等數學興趣班等熱度不減,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更難以輕松地投入學習。
二、 創設有效的情景,加強數學學習效果
數學課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邏輯思維能力有限,教學情境的有效運用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效解決目前數學教學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具體可以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實踐創設教學情境以及按照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創設教學情境,充分地發揮情境教學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作用,下文從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 利用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所有的學科歸根到底都是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內容的提煉與高度概括,并最終服務于生活,數學學科也不例外。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單純的數學知識是很抽象枯燥的,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就變得更加立體與具體了,學生理解起來也就變得比較容易。因此教師應當對生活中發生的數學問題進行充分的挖掘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數學課程知識進行生活化處理也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解題。《認識圖形》、《鐘面的認識》等課程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相關的影子,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圖形,桌子、杯子、鏡子等,教師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尋找相關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這些現象。從學生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尋找數學現象以及與數學有關聯的場景,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有數學學習價值的素材,最簡單的例如學生每天要穿的衣服上紐扣的顏色、大小和形狀以及數量等,學生在買飯或者購買文具用品時需要用到的數學簡單運算等,又或者通過計算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來決定應當什么時間出門。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最好的方式。
2. 根據學生的生活實踐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學科理論知識是枯燥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對物體的形體進行認識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發現我們生活中存在哪些物體的形體,例如黑板就是長方形的,在教師的啟發之下,學生很容易能夠舉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和現象,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增加對教學知識的理解與感悟。例如書本是長方形的,地球儀等是球形的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經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把教學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可感,增加學生的感悟,發現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意義。又如在學習重量單位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體重以及生活中一只雞蛋有多重,我們的數學教材有多重,以及從家到學校大概有多遠的距離等,在具體的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的意義從而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 按照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創設教學情境
按照新課標的教育理念,鼓勵教師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回歸生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來進行教學,把枯燥的理論性比較強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中發現數學學習的興趣,切實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場景,模擬生活中的實際現象,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生活感受中主動學習感受數學的具體運用。
例如在學完人民幣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一次小小商店的模擬活動,并結合購物中的數學問題等,讓學生積極探索生活中的意義。在學習了鐘表的相關知識以后,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提高時間概念從而在學習生活中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小學生的思維習慣以抽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能力有限,教師在學習過程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能夠在理論性比較強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中間建立有效的聯系,從而形成感性的數學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知識進行全面的把控,能夠靈活地處理教材,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存在,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教學情境的運用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 結束語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但是也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能夠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場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在理論性較強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利用生活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與數學現象,學會積極地探索數學問題,享受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過程,提高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慧.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1):187-188.
[2]李海芳.情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管理學文摘,2016(4).
[3]孫更,孫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6(11):00038-00038.
作者簡介:陳媛,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城關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