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論文以現代教育理論和相關國家課標為標準,將國內外“翻轉課堂”理論作為參考,從理論到實踐方面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做了設計,以期給相關教育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思想政治課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更新的加快,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正亟待引入新的變革。而在此時,來自北美教育領域的“翻轉課堂”也正引起我國教育者的關注。
一、 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美國經濟學家莫林·拉赫和格倫·普拉特認為,翻轉課堂就是發生于課堂之內和之外的事情顛倒。國內研究者馬秀麟認為:翻轉課堂是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概念和知識點,課堂用來解惑以及和同學老師探討合作、解惑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認為翻轉課堂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最大化地學習,通過反饋,教師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最終達到學生知識內化的目標。
二、 翻轉課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運用的適應性分析
(一)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困境
理想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該如《上海市中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的那樣: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并對學生發展做出綜合評價。然而,在實際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學模式單一,思想政治的教學還是基于傳統的課堂傳授基礎知識的模式,沒有充分運用到最新的信息資源;課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參與度相對較低,教師在唱“獨角戲”;缺乏多元評價,根據上海目前高考模式,只有小部分學生高考加考政治,在絕大部分學生看來,政治課對高考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二) 翻轉課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運用的意義
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難點,筆者不斷觀察和總結了翻轉課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認為“翻轉課堂”很好地發揮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1.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增加課堂的吸引力
“翻轉課堂”的第一部分即課前自學階段,學生有較大自由度,依據自己的學習基礎來調節自學的節奏,獨自思考疑問點,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
2. 有助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經過課前自學階段,在“翻轉課堂”的課堂內化中交流這一環節,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可以通過互動解決疑惑,提高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3. 有助于促進對學生協調發展的綜合評價
翻轉課堂通過技術平臺,課前教師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自學成果;在內化階段,教師觀察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
三、 翻轉課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實施
(一) 翻轉課堂的設計流程
本論文融合了學生與教學要求的特點,借鑒許多相關研究者的觀點建構了圖1所示的翻轉課堂模型。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課前和課中兩大模塊中,學生和老師有清晰的職責劃分。該模型突出了交流和評價,教師在課前和課中給學生提供信息資源、指導課堂學生解決難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學生通過交流和評價模式,不斷實現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知識內化的目的。
(二) 基于微視頻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翻轉課堂流程
通過研究國內外的優秀案例,得出翻轉課堂基本流程圖2。本論文就是基于微視頻的基礎上進行的。
(三) 翻轉課堂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的應用
參照以上圖1和圖2模式,筆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進行了《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新授課的實踐,下面結合案例分析闡述實施翻轉課堂的步驟。
1. 課前師生共同完成知識傳授
(1) 教師為學生提供課前知識傳授支持
第一步,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學情,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知道三大產業是怎么劃分的,明確它們各自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理解和掌握三大產業的相互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課中學生交流、相互探討、教師引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指導學生自發關心社會經濟發展,激發他們尊重勞動者的情感。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三大產業的地位和作用;難點,三大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二步,設計和推進學習任務清單。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是解決難題最重要的一方面。學習任務單是由教師在課前制作,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教師設計如下學習任務單。
A. 學習任務:
a. 閱讀教材第三課第一框《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對于三大產業的地位作用和分類標準有個初步了解。
b. 認真研讀我國三大產業劃分規定,整理出每個產業內部的這些行業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并說出你得出這些結論的依據是什么。
c. 觀看視頻,深入了解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B. 自我檢測:
a. 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是什么?
b. 這三大產業劃分依據是什么?
c. 經濟發展三階段演變的動力是什么?
d. 產業和行業是一個概念嗎?
e. 只發展第三產業行嗎?為什么?
第三步,教師創建并推送教學微視頻。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錄制幾分鐘的微視頻。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教師利用錄像軟件錄制微視頻講解三大產業的基本情況。
(2) 學生課前通過信息化平臺完成知識學習
學生在課前通過信息化平臺,觀看教師推送的微視頻,結合學習任務單做好課前預習并做好練習,如果認為知識點不全面也可在網絡上搜索信息來補充,在此過程中通過積極獨立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最后在信息化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課前溝通。endprint
(3) 教師分析學生準備過程中反饋信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比如看視頻的具體時間和時長,自我檢測的反饋情況,以及在線答疑和討論內容等。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課前學生已經通過觀看微視頻并按照小組學習和討論,也完成了教師布置的課前檢測,同時已就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在QQ群的平臺上進行了提問。本課教學針對學生在課前學習中比較集中的5個問題(三大產業哪個最重要?它們之間有聯系嗎?就業、經濟、社會與三大產業的關系如何?過分強調或忽視一個行業的結果是什么?產業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師生合作探究。
2. 課中師生共同完成內化
翻轉課堂的創新在課前,但關鍵仍在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效益的實現。
(1) 交流檢驗學生自學成果
在學生課前掌握基礎知識的傳授的前提下,課堂上首先可以對學生課前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和分享,例如可以采取展示學習筆記或者課堂練習的形式。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教師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回憶預習效果,表達對產業的理解,并讓3名學生分別就三大產業概況在黑板進行板書,其他同學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一起來分享黑板上的預習成果。經過師生的互動最終落實教學重點。
(2) 聚焦核心問題,在互動中進行合作探究
師生聚焦核心問題,在互動中進行合作探究,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則重在個性化的指導。在《社會生產的三大產業》中,就課前比較集中的5個問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課堂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問題探究式教學,通過組內與組外交互進行的形式,在此過程中不僅有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和老師間的互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等得到很大提升。
3. 課后師生總結和延伸提升
在課后師生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反思和升華。教師把課堂互動和展示的成果進行整理和分享,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就疑惑的問題繼續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師生互動,實現拓展延伸和個性化學習。這也是一種反饋的過程,教師能從多角度客觀地對學生做出評價。
四、 總結與思考
翻轉課堂的關鍵不在于它運用了多少高科技,而在于思維模式的創新。雖然翻轉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優勢,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導致它在日常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遇到阻力。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模式都是十全十美的,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美)薩爾曼·可汗.劉婧譯.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5.
[2] 林江梅.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2).
[3] 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6.
[4] 王宏基.新課程標準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初探 [D].上海師范大學,2009,(01).
[5] 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9-54.
[6] 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作者簡介:許明霞,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