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摘 要:《宏觀經濟學》課程具有理論體系龐大、抽象難懂的特點,翻轉課堂模式為經濟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模式與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一、 宏觀經濟學課程特點與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龐大,學習難度大
宏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學科基礎課,形成學科至今已近百年歷史,內容體系完整,形成了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為核心的理論框架,內容聯系緊密,邏輯性強。因此,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何使復雜的經濟學理論變得淺顯易懂,是本課程授課教師面臨的難題之一。
(二) 經濟學理論抽象難懂,內容枯燥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內容以理論知識點為主,大多數宏觀經濟學教材內容抽象,且理論講授多以數理模型和圖形推導為主,缺乏生活案例支撐,難以吸引學生,因此對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自主學習動力,特別是理論基礎較差的學生通常在課堂上專注度不高。如何提升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使課堂充滿趣味,是本課程授課教師面臨的難題之二。
(三) 以講授為主,難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均屬于經濟學理論的核心,盡管經濟學與生活聯系密切,但運用經濟學思維分析生活現象需要在充分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解釋宏觀經濟現象是本課程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之一,但實踐中往往由于課程內容特點和難度所在,變成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吸收,課堂參與度不夠,也難以學以致用,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如何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思維觀察并分析宏觀經濟現象,特別是理解、解釋宏觀經濟政策的能力,是本課程授課教師面臨的難題之三。
二、 宏觀經濟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可行性分析
翻轉課堂是近年新興的教學方法,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以課堂互動交流為中心,教師角色由傳統的講授為主變為引導為主。盡管目前翻轉課堂在理論課中還未得到廣泛應用,但事實上翻轉模式有助于改變理論課程枯燥乏味的局面,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升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本文結合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嘗試進行基于翻轉模式的宏觀經濟學課堂設計,以提升課堂效率。
(一) 課前設計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學生課前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因此教師需向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資料,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初步的學習任務。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雖然抽象,但前后內容具有鮮明的邏輯關系。例如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 模型、AD-AS模型三大模型的研究范圍依次是從產品市場擴展到產品+貨幣市場再擴展到產品+貨幣+勞動市場,每個模型都有兩部門、三部門、四部門的公式推導,乍一看計算量非常龐大,但事實上把握好三大模型的關系,只是計算中依次放開一個變量假設而已。教師需要根據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知識網絡圖,做到脈絡清晰,突出重難點,針對內容設計好課前學習材料。學習材料可以包括教師制作的講義、PPT、教學視頻以及配套的習題冊,師生交流的渠道可以包括網絡課程平臺、電子郵件、QQ/微信群等,同時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任務傳達方式,比如把學習任務或答案做成二維碼形式請學生掃描獲得,既便捷高效又吸引學生。
(二) 課堂過程設計
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但同時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針對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引出課堂討論的話題,通過交流拓展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容設計上,運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的內容應以宏觀經濟學體系中后半部分為主,例如宏觀經濟政策、失業與通貨膨脹等問題,這類問題通常具有探究性,又與現實聯系緊密,學生有較大的發揮余地。在討論模式上,教師可以選擇對學生進行分組,針對性的給出小組任務,小組內部進行課堂交流,既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又通過小組內部的分工協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基于分組模式還可以開展更為豐富的翻轉形式,例如小組之間開展辯論賽,小組展示成果再進行相互打分評價的形式。
(三) 課后成果評價
為保障翻轉課堂的有效運行,需要設計有效的激勵和評價制度。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更注重于成果,主要為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而翻轉課堂更注重學生從課前到課后整個過程的學習效果,因此評價制度應更注重過程。因此,在評分設計上,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而平時成績的構成也要多樣化。教師更應注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狀態、翻轉課堂過程中的積極性以及在小組討論中的參與度等。除了教師主觀評價外,更應注重對翻轉課堂成果的評價。翻轉課堂的成果可以包括小組專題匯報、小型組間比賽或辯論賽成績、單個同學的學習總結或PPT展示等。除了以學習成果形式展示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視頻或文字形式記錄課前、課后的討論過程,再由教師進行點評。此外,翻轉課堂評價的主體除了教師外可以選擇小組互評的形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專注度。
參考文獻:
[1]胡衛東.淺談宏觀經濟學互動教學的設計與組織——兼談網絡工具的利用[J].科教文匯,2014,(4).
[2]施淑蓉.翻轉課堂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