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愛才
摘 要:俗語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由此可見,好的導入對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運用有效的課堂導入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積極思索,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策略
課堂導入是在上課之始或開展某項活動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活動方式。課堂導入就像一場精彩戲劇的“序幕”,它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能夠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激起他們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有經驗的小學教師都十分重視課堂導入。引人入勝的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應該注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語文的學科特色兩方面內容,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指明學習方向,為新的教學鋪路搭橋。
一、情境導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想要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一個更好的了解與掌握,老師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氛圍的營造就變得非常關鍵。《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或敘述了生動的故事,或描寫了美妙的景色,此類課文,可選其中精彩的畫面或精彩的情節,利用多媒體畫面,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聲情并茂的表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桂林山水》可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而桂林則是這個大花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險,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綠,那么靜。教師再結合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誰到了那兒,都會被那奇特的風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這樣的課堂導入,學生就會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時也對桂林山水的主要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就會全身心進入課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課文的閱讀和景色的欣賞中去。
二、故事導入
教材中有一些課文對于小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和接受,如古詩、古文、外國故事。遇到這些課文時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課堂積極性不高。以《大禹治水》為例,結合問題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黃河嗎?接著向學生講述古時候黃河經常鬧水災的故事背景,說明以前黃河的水災淹沒了田地、沖毀了莊稼,讓人們飽受流離失所之苦。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是誰解救了人民呢?由此,通過背景介紹順利導入了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故事導入法好處在于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重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正面的思想感情,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進入新課。
三、音樂導入
要想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非常關鍵。大家都喜歡音樂,小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音樂來創設情境,一定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出來,產生心靈的碰撞,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時,課前,教師播放了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然后教師和同學進行課前的簡短交流:“同學們知道剛才聽到的歌曲是什么嗎?對,這就是《好漢歌》,那么誰知道在《水滸傳》中都有哪些好漢呢?”聽了這個問題后,同學們紛紛發言,列舉了諸如魯智深、武松、林沖等人物,這時教師再引導:“今天,我們就走進這些好漢中的其中一位——林沖,讓我們看看在林沖的身上都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這樣通過教師播放相關的音樂,在最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情緒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有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文本蘊含的感情。但是,音樂的使用要適度,不能喧賓奪主,同時要注意,選擇的音樂作品要和文本內容相關,避免適得其反。
四、問題導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經常會問很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課文內容提一個有趣的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以求解開疑團。如教學《大海的歌》時,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很多學生說:“看過。”“那么你們認為大海會唱歌嗎?”“不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但是老師說,大海會唱歌。”話音剛落,學生就議論開了,滿臉不信的表情,“怎么可能,大海怎么會唱歌呢?”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想知道大海為什么會唱歌嗎?它又是怎么唱歌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在后面的教學中,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憤悱”的狀態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識。
五、游戲導入
即通過做游戲來導入課堂,這種方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娛樂感、寓教于樂。游戲導入多用在復習的時候,如低年級復習學過的拼音時,讓學生分為幾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搶答,教師播放拼音的音頻,讓學生一人先搶答是哪個拼音后另一人在黑板書寫拼音,最后計算每組學生搶答的成績,多的組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鼓勵少的組在下次比賽中積極表現。使用游戲導入法時要注意,盡量把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一般的學生參差起來分組,這樣才能讓好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使每組的成績都相當,從而鼓勵每個學生參與游戲,最終實現良好的復習效果。
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探究文本內容,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課堂的開始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穎別致的導入,像一盞明燈,指引學生去探究,讓語文課堂教學生動、自然、激情飛揚。
參考文獻:
[1]趙紅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策略[J].未來英才,2017(19).
[2]朱海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導入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2017(36):135-135.
[3]張穎.導入環節,通往高效課堂的“加速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策略芻議[J].新課程·小學,20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