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林
摘 要:家庭教育是對孩子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孩子人生正確目標的確立與實現,更決定著孩子的人生發展高度。對此,論文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長
引言
前幾日學校召開了一次主題為“家校共同辦教育”的家長會,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使我對家庭教育逐漸有了更新更清晰的認識。家庭教育是對孩子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一個孩子人生正確目標的確立與實現,更決定著孩子的人生發展高度。根據本人近幾年教育經驗,意識到九年義務基礎教育,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俗話說:“父母是兒女第一任老師,更是終身的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也是終身的課堂。”家長正兒女易行善,家長邪兒女易行惡。學生的智力和先天遺傳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現在的孩子都比較聰明,沒有絕對的天才或蠢材,為什么同是一個老師任教,一視同仁。部分學生學習好且各方面優秀,而部分學習成績差甚至品行不端正,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差異直接影響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做得好,身正為范,孩子的成長和各方面發展都順利。反之,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家庭,家長不用心教育孩子,父母只顧自己的安逸,一心忙于其他事務,甚至在孩子面前滿口粗話,行為舉止粗暴等反面教材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樣家長如果忽略了教育的關鍵環節,錯過教育的最佳時期,那么孩子的發展緩慢,學習成績差,甚至變壞。根據家庭教育的現狀和未來的需要,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提升監護人自身的素養。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家校聯合辦教育”話題始終在路上,本人就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拙見,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認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舉行的家長會是學校老師和家長面對面交流、探討、落實孩子教育問題的機會和平臺。通過家長會探討分析,深深意識到:孩子出生后,家庭是其走向社會的第一站,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是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重要基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家庭教育的高度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家庭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決定孩子今后的生活質量。父母在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終身發展導好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孩子變得更優秀。
二、走出現代家庭教育的誤區
社會在發展,生活質量在提高。但有部分長輩卻感慨:現在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少孩子自私、孤僻。害怕吃苦、缺乏孝心、不懂感恩、沒有責任感等。造成此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負面影響,也有學校教育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如下:
第一,把孩子的生育、養育和教育截然分開。部分家長認為:生和養育是父母的責任,教育則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他們覺得孩子出生后,給孩子吃、穿、錢花,盡量滿足他們的物質生活,就算盡到了父母的責任,甚至兩三歲開始托付,認為子女的所有問題都該學校和老師負責。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意見不統一,學生、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微妙,矛盾的思想甚至落實到行動上。第二,過分溺愛取代了“真愛”。大部分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絕對中心。孩子的一切要求,想辦法滿足,長此以往,形成一味攀比趕時髦,甚至是求虛榮的心理。時間久了會淡化孩子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而且他們無法感受父母的艱辛,不珍惜父母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不懂感恩,坐享其成。發展下去就會變得任性、懶惰、放縱,成為典型的“三無”孩子:無情、無能、無責任感。因此,給孩子過多的愛是溺愛而不是真愛,那樣會使他們對愛感到麻木而不珍惜愛。愛孩子不能害孩子,愛過了就會害孩子,如同營養一樣,營養是個好東西,但是營養過剩就會導致患上各種疾病,增加身體器官的負擔。第三,家長眼里只有成績而忽略個人能力的提高。我認為只注重分數的教育絕不是好教育,同樣,只關心分數和名次的家長和老師也不能算是一個好家長和好老師。這種矛盾心理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隔閡有可能越來越深,孩子會逐漸向父母、老師、同伴關閉心靈的大門,越來越孤僻。
三、對家庭教育的幾點看法
第一,要客觀公正的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會肯去學習,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一點兒也不假。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等待我們去發現,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鼓勵,孩子們將會越來越優秀,充分發揮其潛能。第二,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床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心。學校可以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舉行主題演講等活動;家長可以通過召開家庭會議或與自己的孩子促膝交流等方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使他們心中有愛,關心和善待他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敢于擔當。第三,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應多和教師聯系,支持班級工作,及時掌握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目標。第四,在教育方式上要尊重學生人格,用科學方法教育、引導,減少簡單、粗暴的武力壓服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導致教育失敗,學生叛逆等。要學會欣賞孩子,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第五,經常給孩子制定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覺到能夠做到,樹立孩子自信心,從而有利于孩子發揮出潛能。第六,刺激孩子的學習欲望,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在思想上,家長與子女多溝通,及時了解和掌握自己子女的心理動向并予以指導。教育孩子怎樣做人,讓孩子有正確的思想導向、明確的奮斗目標。
總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能使孩子更加優秀,學校和家長的目標是共同的,任務是一致的,家校應攜手配合,共同努力培養孩子使其成為學習勤奮、品德優良、身體健康、人格健全、陽光快樂的人,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乃至整個人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