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對自主學習的認識談起,說明了自主學習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是政治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對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引導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做了必要的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 政治教學;自主學習;引導
一、 時代的要求,學習的需要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作為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正以幾何倍速在增長,如果說21世紀是學習的世紀,那自主學習就是適應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必備素質之一,因此自主學習也成為一種最受大家所重視的學習方式和生存發展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便成為當代教育的應有之義。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用不著教。”這句話既道出了教學的目的,又道出了學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獲取知識去尋求發展。
在政治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僅是當代社會的要求,而且也是政治本身的學科特點的要求。政治學科不是一門封閉的學科,它把廣闊的視角伸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分析、探討、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同時,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政治學科的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視角也在不斷地轉換,因此,對學生來說,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好政治的基本素質,而這種素質需要教師在政治教學中加強引導、逐步培養、內化提高,以適應時代發展及政治學習的需要。
二、 課堂引導,自主提升
所謂“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不斷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或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自主學習不是學生的個人行為,教師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旁觀者,而應是參與者、引導者。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去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引導,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自主學習中的情境創設
創設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景環境是進行自主學習的先決條件,很難想象一個背離學生實際、毫無探討性可言的情境能吸引學生多少關注,由此引出的內容又是否能為學生所接受,這種情境充其量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種失敗的形式),知識一旦不能內化,那隨之而來的就只有死記硬背了。
在情境的創設上,學生感興趣的或學生有疑惑的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在融入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從各個角度來分析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本課的和其他課的,課內的和課外的知識不自覺地已經連在一起了,且在這種情景中,學生也能充分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探討的樂趣以及身心的愉悅。因此,在情境的創設上,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及其需求,從而俘獲學生的心,引領其進入知識的殿堂盡情遨游。當然,在情境的創設上,也必須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知識點的分析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生成性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以敏銳的眼光捕捉一些共性或有探討性的問題,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自主學習以突破問題。
如以導入“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為例
展示情景材料:1954年5月周恩來總理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為外國記者舉行了一場電影招待會,放映中國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工作人員準備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的說明書。周總理批評這位工作人員是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周總理要求工作人員在請柬寫上一句:“請您欣賞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果然,那天外國記者都來了。放映前翻譯只做了3分鐘的說明,觀眾便看得如癡如醉,外國朋友高度贊揚這部中國電影戲劇片。
根據材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完成:
(1)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么在國外能受歡迎?
(2)你認為周總理的這一改名怎么樣?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小組補充——小組點評。
在小組討論之后,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際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
通過情境感悟以及學生自己的認識,在這個問題的探討上,許多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而充分理解“生活中處處有哲學”這一知識,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意味深長。
2. 自主學習中的教師引導
自主學習雖然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的積極引導是學生能否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首先,什么是自主學習,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怎樣才能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這些問題對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易操作的問題;其次,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一些看法和觀點,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不完善的,這些問題有些是學生自己沒法解答的,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思想引到正確的軌道上去,引到更加完善的層次上去。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全程的,教師應在各個階段起到引導、規范、解惑的作用,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使自主學習真正取得實效。
在導入“生活中處處有哲學”的案例探討中,教師精心策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歸納點撥——教師追問——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導入]:endprint
我們知道,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了解甚少,而對于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卻很熟悉,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狀況,也就是我們工作面對的實際情況。周總理靈活的工作方法,第一,從外國朋友的實際出發,來介紹中國傳統名劇。第二,把握了兩部影片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這就充分體現了哲學一切從實際出發及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說明了哲學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哲學思想。
[教師追問]:同學們能舉出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哲學故事、成語嗎?
[學生舉例]:同學發言。
[教師歸納]:圍繞學生的舉例,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哲學故事、成語是怎樣產生的,從而明確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源于生活,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在探究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誘導,鼓勵學生大膽發現、探究。啟發他們自行思考,激活學生整個認識系統,把他們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引入到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
3. 自主學習中的互助合作
自主學習不是自己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能主動適應群體、團體的生活,能和群體成員相互協作、互相尊重,在群體活動中主動學習,參與構建和維護學習者共同體,因此,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學習者的共同體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構建學習者的共同體這方面,前后桌的討論與合作無疑是一種最為可行的方式,而且也是現在最常使用的方式,這種合作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深化對所學內容的認識。
例如,在《聯系觀點看問題》的教學中,課前以“廈漳泉一體化建設”、“福建自貿區建設”、“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為課題,讓學生以6人小組的形式搜集材料并結合這堂課知識簡要的分析,在小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班級的組別為單位把本小組的內容進行匯總并做必要的刪減進行統一的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對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其特有的作用,在對材料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也點明了樹立全局觀念和重視部分的重要性,從而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掌握了本課知識。
4. 自主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歸納、自我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歸納和反思不僅有利于其檢驗自主學習的成果,而且有利于不斷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克服缺點,獲得整體的提升。這樣學生可以不斷地構建新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學習方法更科學、實用、靈活。再用這些知識、方法去解決新的實際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功效,學習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創設一些問題或者形式讓學生進行歸納、反思,如課堂小結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在總結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當然,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如談收獲、談感想等,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去考量。總之,教師在教學的收尾階段,可適當地將話語權交給學生,在言語的表達過程中理順思路、串聯知識,同時也可為教師檢驗教學效果提供真實而有效的信息。
三、 課堂延伸,鞏固內化
課堂的教學只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在做好課堂教學后,應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的學習得以延伸,讓自主學習在其生活與學習中成為一種習慣,從而為其今后的深造以及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這就需要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加以必要的強化和引導。在這個方面可利用各種形式來進行必要的延伸,如研究性學習的布置、課前預習、知識整理等,并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交換,在相互借鑒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當然,這些形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應綜合著加以利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
總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并靈活運用是現代社會的綜合要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發揮其在課堂內外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
作者簡介:
張俊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