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主要表現為:媒體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傳遞負面教育信息;新媒體影響大學生價值觀選擇和心理健康。鑒于此,本文提出了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和優化方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媒介素養;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通過上述辦法,有利于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培養,有利于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媒體
一、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網絡技術發達的新時代,新媒體已經普及到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高頻率的新媒體使用頻率,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變化和新的進步。與此同時,由于新媒體傳播信息的無國界、無屏障性,容易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不法分子的負面信息沖擊,對高校老師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挑戰。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新媒體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新媒體與計算機技術的碰撞,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結構。其中,主體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在網絡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就教師而言,通過網絡化結構,有助于高校老師迅速掌握信息,拓寬其信息儲備量。就學生而言,通過使用新媒體,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知識的獲取渠道。
第二,新媒體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對新媒體的利用主要包括建立網站和利用主流的溝通工具兩個方面。就建立網站而言,高校建立政治思想網站,教師用它來從事授課、講座等工作;就溝通工具而言,主要包括QQ、微信、微博等工具,通過這些工具幫助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第三,傳遞負面教育信息。新媒體對思想教育起到正面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個人崇拜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這些思想的出現沖擊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
第四,新媒體影響大學生價值觀選擇和心理健康。多元化信息的沖擊下,大學生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化、易動搖等特點。由于年齡的限制,大學生的內心成熟度不夠、理性不足。又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引起了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綜合這些因素的出現,大學生的價值選取往往具有盲目性、多重性等。這使得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的控制力減弱,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隨著大學生越來越浮躁,以及高校對這些現象的忽視,必然引致個人利益至上、功利性追求等問題相繼出現。
二、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方案
(一)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媒介素養
高校應積極引導大學形成正確的新媒介認知,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能力,借鑒媒介的力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作精神。同時在合理的利用QQ、微信、微博等工具的基礎上,順應時代的需求,加強教師團隊的素質建設,在更新教師團隊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的實效性。
(二) 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新媒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為現今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許多優質的資源。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新媒體化建設,有助于促進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努力,第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的建設;第二,合理的使用新媒體溝通工具;
(三)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
現今,網絡的影響力巨大,在高校課堂合理地運用新媒體,要求教師能夠正確地把握思政教育的方向,通過新媒體來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和多樣性,面臨新媒體帶來的挑戰,需積極應對,從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第一,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以時髦的觀念吸引大學生。為了保障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質量,高校應合理地運用校園網絡,實現對大學生的有效監管。同時,充分地發揮新媒體的互動優勢,積極地與大學生溝通,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動態。最后,還能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實施專業化的指導,如就業指導、畢業論文指導等。
第二,善于總結,加強推廣。在思想政治管理的推進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推廣經驗。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畢竟屬于新生事物,推廣過程必然會出現諸多問題,通過深入交流、總結經驗能有效地避免問題的擴大化。
三、 加強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 有利于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培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在信息化社會發展的現代,大學生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也需要較強的信息素養,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收集能力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而服務。因此,大學生必須具備掌握新媒體的能力,通過新媒體進行知識學習。同時,高校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思想政治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長期以書本教育為主,必然會引致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有限以及知識的吸收效果不佳等現象。因而,大力地發展新媒體在思政教育的運用,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還能支持大學生的思政發展。
(二) 有利于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
思政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的價值觀建設方面,對國家的發展同樣也是至關重要。我國受制于網絡技術的滯后發展,在運用方面相對而言表現得較為落后,這使得技術相對發達的國家產生了不良企圖。他們多以網絡的方式對我國的思想意識進行滲透,這為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目前,這一現象已經越來越顯性化。為此,高校必須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監管,保障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 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新媒體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更新,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第二,多渠道樹立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通過新媒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生活進行有效地結合,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新媒體素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1):27-28.
[2] 馮鑫.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與途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1(03):45-45.
作者簡介:
段舜婕,助教,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首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