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開展學有目的、學有所指的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要求下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標。任務型教學能夠為初中生數學實踐提出明確前進方向和目標重點,有助于初中生有序深入的前進和探索。初三作為初中生學習的關鍵階段、決勝階段和沖刺階段,任務型教學理念必須貫穿在課堂始終,進行有效滲透和扎實開展、深入推進。本文作者結合初三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就任務型教學理念的運用從明晰探知目標、明確解析任務以及強化反思觸動等三個方面予以點滴闡述。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理念;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能力培養;研究
讓學生開展學有目的、學有所指的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要求下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標。由于學生主體的知識根基薄弱、能力素養欠缺等方面因素,造成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缺乏目標性、缺少針對性,經常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任務型教學理念,顧名思義,就是設置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組織和引導初中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以此保證學生實踐活動深入、持久、有序的推進。初三作為初中生學習的關鍵階段、決勝階段和沖刺階段,任務型教學理念對初中三年級學生主體學習探知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深入推進,其作用和功效更為深刻、意義更為重大。本人現結合初三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就任務型教學理念的運用從三個方面予以點滴闡述。
一、 明晰探知目標,推動學生主體針對性學習實踐
常言道,目標明則方向清,才能實現有的放矢的實踐活動,達成事半功倍的實踐成效。但筆者發現,有不少初中生特別是初三年級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沒有目的性,沒有針對性,進行隨意性、漫無目的的學習實踐,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沒有領會、掌握所需完成的任務和要求。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預設課堂教學內容環節,要具有針對性、目標性,設置出目標明晰的學習任務和具體要求,使得初中生能夠知曉本節課所需完成的學習要求,所需努力的發展方向,從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開展高效學習實踐活動。如“兩圓的公切線”教學中,教師抓住該節課教材的目標要求以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向初中生提出“(1)公切線的長與切線的長有何區別與聯系?”“(2)公切線的長與公切線又有何區別與聯系?”等學習任務和要求。初中生面對教師所提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與之開展相對性的針對性的活動,配合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學與教的有效統一,有效融合。
二、 明確解析任務,錘煉學生主體高效性思維分析
問題解答是數學學科不可缺少的學教環節,也是教師開展有效教學的重要抓手,更是錘煉學生主體學習能力包括思維能力的重要平臺。教師在問題案例講解過程中,
不能拿到問題就講解,而應該針對結合初中三年級學生群體解決的實際,特別是解題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之處,有意識的設置出一些針對性、典型性的數學問題案例,引導和推動初中生進行深入細致的問題研習、解題思路尋找以及解題過程評析等數學解析活動,讓初中生充分暴露出自身解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并在多次練習和教師指點下,深刻認清存在原因,獲取解題有效舉措,切實提升初中生高效思維分析能力水平。如“圓的切線的判定”案例課教學中,教師針對以往初中生解題時經常出現的“不能全面理解圓的切線的判定定理而導致解題錯誤”問題,設置“已知:如圖,AB是⊙O的直徑,P是⊙O外一點,PA⊥AB,BC∥OP,請判斷PC是否為⊙O的切線,說明理由”的探究任務,組織初中生開展解答分析實踐活動,初中生分析問題認為:“該問題主要是有關運用圓的切線的性質及判定定理以及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知識點”,教師予以指點,向學生指出:“要正確理清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此時引起初中生深入思考,在綜合研究分析問題條件以及要求過程中,初中生認識到解題過程中由于“沒有正確利用好圓的切線性質以及定理內容”導致解題出現錯誤。此時,教師引導初中生深入找尋解決路徑,初中生經過思考研習,指出:“連接OC,要證明PC是⊙O的切線只要證明∠OCP=90°即可;可利用已知條件可以證明△PCO≌△PAO,即可得到∠OCP=∠OAP=90°。”這樣初中生不僅認清了問題解析的不足,同時還獲取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更實現了思維辨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 強化任務反思,提升學生主體綜合性學習素養
常言道,反思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獲得更大的進步。反思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較高形式,也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素養的重要表現。初三學生經過近三年的艱苦求學、刻苦學習,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在數學學習進程中更需要他們形成和運用自我反思的良好學習素養。
總之,初三年級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進步的重要階段。初中數學教師要將任務型教學理念落實在課堂講解之中,讓初中生帶有任務、帶著目標、帶著壓力、帶著動力,主動學習、認真探究,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學教相長。
參考文獻:
[1] 唐文勝.淺談中學數學任務型教學策略的運用[J].科技資訊,2012,20.
[2] 葉鋒.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J].考試周刊,2013,28.
[3] 路軍.“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15.
[4] 姜發兵.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04.
作者簡介:
穆玉秀,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角斜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