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人作為第一任務,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物理教學;科學探究;素養;提升
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在2016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過程中也隨即提出。物理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的要素構成。筆者覺得,在這四大要素當中,“科學探究”素養最具物理學科特色,分量最重,地位最高。
物理是研究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自然科學的核心環節就是“科學探究”。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迫在眉睫,“科學探究”素養的提升關鍵是怎樣提升,高中教師必須掌握提升“科學探究”素養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在實際教學中逐步滲透,努力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
一、 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學生是科學探究的主體,遵循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他們都有一種天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總喜歡把自己扮成問題的探索者、發現者和研究者,特別是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發生了碰撞時,就會產生欲證實自己的欲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覺得時間不夠,總想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是為了滿足于進行大容量、快節奏的知識傳授,而不注重物理學科自身的特性,不去發展其“智慧”,這是教育的失敗,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科學探究”在物理教學中是無法回避且十分重要的事實,教師不要怕“浪費時間”,要舍得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雖然一開始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堅持,遇到問題不回避,迎難而上解決問題,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以此來激發他們“科學探究”的欲望,調動他們“科學探究”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科學探究”的意識,喚起他們“科學探究”的自信心。久而久之,隨著“科學探究”的次數的增加,學生“科學探究”的品質和素養就會得到提升。
二、 滲透“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不強,除了缺乏“科學探究”的意識外,更重要的還是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在處理“科學探究”的問題時,很多學生往往表現為無從下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教給學生一些“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用科學的思想先把大腦武裝起來,再逐步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素養。
例如,在利用電擺裝置探究“庫侖定律”的實驗過程中,在實驗器材不夠先進的情況下,如何測量帶電小球的電量,進而探究庫侖力的大小和電荷量乘積的關系呢?這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要求較高,筆者試圖通過啟發引導,喚起學生大腦中已有的處理類似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先讓學生回憶曾經研究過的“研究動能定理”的實驗思路,再思考橡皮筋的彈力做功為變力功,也是難以直接測量的,那是如何探究彈力的功和動能變化之間關系的呢?學生受此啟發,就會很容易想到以任意電量Q作為參考電量,再利用“平分法”得到Q2、Q4、Q8……無需知道Q的具體數值,也能探究庫侖力的大小和電荷量乘積的關系了。
發展提出問題的能力,增進對提出問題意義的理解。現代科學之父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三、 提升“質疑創新”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創新的基礎,是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動力。教師要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引導學生科學質疑。通過實驗現象、具體情境、課堂的臨時生成,不斷沖擊學生的前認知,使學生更專注于課堂,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閃現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在“原子物理”部分講“結合能”的時候,學生通過計算發現核反應前后發生了質量虧損,當時就有個學生提出疑問:“是不是在核反應前后就不滿足質量守恒?”經這個學生一說,下面好多學生就跟著附和。筆者沒有回避這個問題,首先充分肯定了該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大家向他學習,有疑惑才會去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收獲。同時,抓住這一課堂生成的問題,追問學生:“你們覺得核反應前后能量守恒嗎?”學生的回答基本都是肯定的。筆者再引導學生結合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思考:“在能量守恒的情況下質量守恒嗎?”學生點點頭,但很猶豫,明顯是有點懵了。在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時,筆者又追問:“質量虧損的同時還有什么現象發生?”幾個學生搶著回答:“釋放能量。”“對,能量減少了,質量自然就減少了。當系統的能量減少了ΔE時,系統的質量就對應地減少Δm。減少的質量轉化為光子的質量。”“老師,不是光子的質量為0嗎?”還沒等我說完,又有學生提出了異議。“光子只是靜止質量為0,但在光子的輻射過程中,具有能量E=hγ,所以運動的光子是具有質量的。也就是說,在質量虧損的過程中,只是將一部分靜質量轉變成了動質量,但總的質量依舊不變。下面就請大家來計算一下,運動的光子頻率為γ時,對應的動質量是多大呢?”學生很容易就算出來對應的動質量來,同時也明白了質量虧損并不違背質量守恒。
學生的大腦中充滿著各種疑問。學生能主動質疑,提出新觀念、新想法,不再迷信權威,迷信書本,迷信教師,敢于質疑和否定,學生不滿足于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在質疑能力的提升中,增強了學生的批判意識和發問意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任何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在教學中要適當留給學生“空白地帶”,讓學生有機會質疑,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學習,積累知識和經驗,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美春,李常.通過學案教學引導科學探究.廣西教育:中教版,2011(11):11-12.
[2]張春莉.關于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學科教育,2000(5):17-20.
[3]涂后勝.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問能力的提升[J].中學物理,2016(7):57.
作者簡介:陸振華,江蘇省泰興市,江蘇省泰興市第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