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認為教育的邏輯起點在于促進生命成長,教育的本質在于提升生命的質量。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強調教育的關鍵在于關照學生的生命狀態,促進學生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協調統一、和諧發展,具體實踐策略包括生命護航幸福教育、理想領航信心教育、學習啟航成功教育、人生導航公民教育。
關鍵詞:生命教育;德育模式;思考和探索
生命教育強調,教育的出發點是人,促進生命的成長是教育的邏輯起點,提升生命的質量是教育的本質。而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種形態,高質量的生命狀態在于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諧統一。這就要求教育務必關照于此,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教育”,也才能發揮教育應有的功能。
筆者將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工作確定為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促進學生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成長,使每一個人三種生命的價值最終都能得以實現,讓每一個學生擁有完整而和諧發展的生命。
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
(一) 德育工作應促進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
德育工作應尊重其生命成長的規律,幫助學生實現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提升,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
1. 創設生命體驗
體驗是生命中感受、經驗、情感在生活、工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獨特經驗和體會,也是發現生命意義和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生命創造自我、發展人格、完善生命的必要途徑。反之,生命則是源自于體驗而產生的對自我、他人、自然、社會的獨特經歷,正是由于這種獨特經歷,生命方能收獲意義、陶冶情操、凈化靈魂。
“理想領航信心教育”通過引領學生對人的生命獨特性的探尋和感悟,更多的參與生活體驗,激發學生對生命獨特性的尊重和敬仰之情,樹立自我成長、發展的理想和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2. 激發生命創造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自覺創造生命的價值,讓學生感悟到人生的意義全部都寓于創造勞動之中,達到一種超越自我的境界。
“學習起航成功教育”就是相信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追求成功、幸福的真諦,感悟生活的美好,為他們生命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構建生命和諧
生命和諧不僅指促進個體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從而使個體樂觀從容而又不斷進取,更在于實現個人與外在世界的和諧相融。
“理想領航信心教育”通過鍛煉學生自主、自立能力,開發個性潛能;構建學校主題文化活動,創設學生綜合實踐平臺;開發并實施多元評價體系,強化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自我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 德育工作應立足當下,指向未來
1. 掌握生活勞動技能,提升社會實踐能力
中學教育一項重要任務在于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個體走向社會的基礎性能力,也是個體終身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僅要培養學生打理日常生活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走出自我,走向社會,勇于、樂于、善于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2. 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
中學階段是養成豐富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時期。學生自我發展主要通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來實現,學會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3. 提高溝通能力,豐富人際交往
中學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保持個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原則,既能容別人的長處,更能容別人的短處,有困難時才能互相幫助,以誠信待人,彼此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培養人際交往的良好品質,只有真誠的人際交往才能使交往者之間產生信任,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個人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4. 培養科學素養,提升未來競爭力
當下學生正生活在信息時代,能否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取決于對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現代科技和多媒體技術對學生了解世界,開闊眼界、拓展思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學校教育應該多方面、多角度加強對當代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全面發展,從而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在自我的發展、家庭的期待和社會、時代要求的多維視角中,成長為引領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二、 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的實踐策略
當下的學校德育工作,更多強調學生成長的規范而弱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過多強調學生成長的外顯特征而弱化了學生個性化需求。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筆者創造性地設計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即生命護航幸福教育、理想領航信心教育、學習啟航成功教育、人生導航公民教育。
(一) 關注學生成長的生命性,推進生命護航幸福教育。
1. 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德育體驗活動,將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全員必修的課程,針對特異體質和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普查建檔、診療跟蹤;每月進行一節課的安全離返校教育,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滅火知識技能、逃生自救能力。
2. 開展生命體驗主題活動,開展寒假家庭文化實踐、教師節感恩教育、慈善捐款活動、法制教育等,舉行安全疏散演練、安全知識講座或展覽。
3. 成立生命關愛學生團體,長期開展關愛、扶持行動。
(二) 關注學生成長生活性,推進理想領航信心教育。
1. 確定激勵性成長理念,激勵學生自尊、自信、自強,學生以此自我激勵,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創造奇跡。
2. 指導學生生涯發展規劃。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不只是大學目標,更重要的是人生理想,開展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樹立中長遠目標和中學階段的目標,制訂自我實現計劃,以未來理想樹立學習信心。
3. 搭建個性發展平臺。通過學生自主管理活動平臺,鍛煉自立能力;通過藝術課程,開發學生個性潛能,為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
4. 建立激勵性多元評價,激勵學生發展。每一獎項都著眼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關注于學生的信心激勵。
(三) 關注學生成長發展性,推進學習啟航成功教育。
1.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致力于打造學習型組織,從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學習素養、學習方法等多方面培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及自我發展能力;通過課堂模式變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2. 建立學習共同體,班級內實行民主自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小組合作、同伴互助,建立班級學習共同體。共同體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學習層次,進行同質組合、同質搭配,有效促進課堂合作、課外幫助。
(四) 關注學生成長時代性,推進人生導航公民教育。
1. 開發實施公民教育課程。一是政治課公民教育,讓學生懂得公民基本的品質、權利和義務;二是專項法制教育課,聘請學校法律顧問、法制副校長,每年定期進校上課;三是時事政治課,打開國際視野,關心國家大事。
2. 開展公民社會實踐。通過專項主題活動、研究性學習課程,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和研究,學會自主、合作與探究。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筆者通過優化德育路徑,構建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成長的德育新模式。我們堅信:沿著生命性、生活性、發展性、時代性的學生成長德育之路走下去,“讓每個學生幸福成長”的教育夢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1] 孟建偉.教育與生命——關于教育的生命哲學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9).
[2] 廖翠華.基于生命哲學的陽光教育探索與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程紅艷.生命與教育——呼喚教育的生命意識[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1.
[4] 亓培育.學校組織系統優化的必然選擇[J].南方論刊,2015(6).
作者簡介:
尹妍,一級教師,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市坪山區坪山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