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和想寫的話寫下來”。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要求,也說明對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看圖說話的課程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對圖畫理解不夠,理解有所偏差,不能很好地把握圖畫所表達的內容,語言表達不準確,有點詞不達意。本文將提出一些的看法,旨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說話;寫作教學
看圖作文在小學語文作文中非常常見,在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中都是常見的作文類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看圖作文主要培養和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利用所學習掌握的詞匯和語法對圖片中的內容進行描述,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看圖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由于低年級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和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難免會出現一些理解偏差、思維跳躍、表達不清等不良現象。而本文就此研究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能力,希望有所效用。
一、 低年級學生在看圖說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缺乏興趣
看圖寫話是對小學生看、想、寫、說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語文知識積累淺薄的小學生來說,無疑具有相當高的難度。很多學生拿到一幅圖畫基本處于懵的狀態,感覺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加上有的圖畫是黑白顏色,形象直覺敏銳的小學生自然對其不感興趣,在小學語文看圖說話教學中,很多學生表現出對題目的恐懼、排斥等消極情趣。
(二) 理解偏差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不夠成熟,他們的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換言之他們還缺乏相應的觀察能力和邏輯理解思維,只有簡單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很多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當拿到一幅圖畫的時候既不知道圖畫的意思,也找不到理解的突破口,同時不能很好地把握圖片的重點和難點。有的學生雖然捕捉到了一些信息,但是不知道其中的事物、人物之間有什么邏輯關系或者聯系。看不懂圖畫表達的中心意思是小學生進行看圖說話時比較普遍的問題。
(三) 表達不清
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普遍較小,他們自身的經歷和閱歷都很淺,對生活的觀察還只停留在形象思維層面,因此他們的觀察體驗和閱讀體驗是非常缺乏的。當老師給他們展示一幅圖畫的時候,由于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導致了他們對圖畫主旨的表達不準確、不清晰、不到位。同時,由于他們對圖畫的描述表述缺乏事物發展的連貫性,加之自身語言詞匯量少,駕馭語言能力欠缺等,導致學生們所寫的東西既不切合實際,缺乏感情色彩,也沒有領會題目的立意,表達不出應有的深度。
二、 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 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正是好奇心多的時候,思維也比較活躍,在這個時候適當引導他們對看圖寫話產生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們對課文中的插圖,作業插圖進行觀察,鼓勵他們多看看圖中的人物和這些人物的動作,還有觀察小細節、小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簡單敘述圖畫內容,還可以以小比賽的形式看誰說的好,并適當給予表揚和鼓勵。另外,老師在課下還可以以作業的形式要求同學們對周圍的圖畫加以觀察,并做口頭表述。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多鼓勵他們說圖、講圖,營造一種活躍的講述圖畫的氛圍。以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有了動力,更能注意老師在講課時的內容和方法,也會有意應用到課下對圖畫的觀察中。
(二) 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看圖作文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先對提供的圖片觀察,然后經過思考將圖片中的內容組織成一個故事,最后再描述出來。因此,在看圖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僅要將圖片觀察細致,對圖片中的所有要素和人物做到心中有數,還要引導學生對圖片思考,然后將圖片練成一個故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時,應該從淺到深引導。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圖畫中的人物、動畫等進行觀察,對于多幅圖片的,還應該將不同圖片所有涉及的人物、事物等進行描述,最后連接成一個故事。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看圖作文不僅僅要描述圖片的內容,還應該對圖片中表達的道理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對于這樣一個看圖寫作的內容:一個小男孩在路上發現一張一百元的錢,小男孩的腦海中出現了自己想買的蜘蛛俠的玩具,同時也出現了失主焦慮找錢的情境,最后,經過思想斗爭,將錢交給老師并還給了失主的故事。一共有4幅圖,教師引導學生對每張圖片的內容進行描述。然后教師問學生“小男孩最后為什么將錢交給了老師?”,此時,學生恍然大悟,理解了整個故事的主旨,在寫作過程中也將拾金不昧的品質描寫了進去。
(三)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看圖寫作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學生將圖片的內容以及揭示的道理描寫出來的一個過程,這個考查的是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針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培養。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老師和家長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多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可以讓學生多閱讀適應的圖書,積累一些素材和知識,通過閱讀和實際的生活體驗積累素材,增長見識,儲備語言表達和知識量,以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摒棄傳統模式化的套路答題方法和用語,鼓勵學生們進行充分獨立、個性的表達。另外,為了讓學生們更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好詞佳句進行積累的習慣,這樣學生們在一張或幾張圖畫前才有話可說,才能表達得充分到位。
參考文獻:
[1]伏鳳林.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說話教學策略探析[J].語文天地,2015,(21):51.
[2]趙月梅.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J].考試與評價,2017,(03):54.
[3]顧穎.小學語文教學中看圖說話的教學策略[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4,(11):52.
作者簡介:
耿云,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劉府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