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課堂講解歷史知識時,應該特別注意古今中外歷史發展中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使學生逐步搭建完整的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關于世界歷史,特別是英國近代史的內容,老師應博覽群書,廣泛吸收最新史學研究成果,多角度理解和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因后果。這樣,老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貫通古今,高屋建瓴,引導學生從大的視野和深層次理解歷史人物與歷史進程的關系。面對學生的多種疑惑,能準確及時地加以解答,而且并不簡單地否定學生其他的觀點,努力引導學生增強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的能力。當然,教師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是無法應對的,特別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的經濟形態、階級關系消長、克倫威爾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及思想演變等。
關鍵詞:歷史課堂;學科核心素養;挖掘
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被人為地歸納出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并作為一種標準去衡量教師的歷史課堂教學的優劣。細細探究,把本該鮮活的歷史課堂約束成一種框架,這是不科學的,也有悖于課堂創新和能力培養的多樣性。我認為一堂好的歷史課,應該具備如下學科素養:
第一、我覺得作為歷史老師,知識儲備應特別豐富。關于世界歷史,特別是英國近代史的內容,老師應博覽群書,廣泛吸收最新史學研究成果,多角度理解和認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因后果。這樣,老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貫通古今,高屋建瓴,引導學生從大的視野和深層次理解歷史人物與歷史進程的關系。面對學生的多種疑惑,能準確及時地加以解答,而且并不簡單地否定學生其他的觀點,努力引導學生增強言之有理,自圓其說的能力。當然,教師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是無法應對的,特別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后的經濟形態、階級關系消長、克倫威爾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及思想演變等。
第二、老師導入新課應該具有新穎鮮活的語言設計。不論是借用哪種導入形式,都不要死板僵化。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自耕農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而英雄人物克倫威爾只是群眾的引路人,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發展趨勢。假如老師樸實清新,簡潔明快的語言加以點明,會很快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能站在較高的角度思考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辯證關系,更能為師生互動創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第三、老師應把握準確相關知識的擴展和深化。本節課的內容,對于我們授課者而言,清清楚楚講下來,是比較容易的;然而,也恰恰是因為貌似簡單,又使得本節課真要講好,拿捏準取舍,又是很需要冥思苦索的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涉及的內容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離我們這些普通人、離我們的學生的確有些太顯空遠,況且設定的是復習課的課型,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必須具備淵博的相關知識,站得高、看得遠,用大的視野、宏觀的角度來把握,同時又不能空對空,高談闊論。老師在課堂上駕馭起來,不可能演繹出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般的濃烈氛圍,而只能靜靜地如雪域高原上的千枝梅,幽香淡淡影疏疏,平淡中孕育出神奇。
僅就本節課的內容而言,我認為,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擴展新知是最重要的。
信息的發達,網絡的便捷,有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基礎知識,學生掌握的幾乎不亞于我們老師,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我們。所以我們教師無需占用很多時間。也恰恰因為這個原因,此時的課堂,就特別需要老師具備把握多極化中,學生欠缺的大眼光、新角度的智慧和能力,著重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新的深度。像小姑娘梳頭一樣,看似隨意其實特用心地搭建起各種平臺,引導學生進行不間斷地理性思考。避免在知識的層面上反反復復,避免讓學生的思維困擾在“中國在強大、我們很自豪”的圈子里。實際上,我們過于強調了學生熟知的東西。我不是反對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無論如何,由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發展成了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都是值得國人驕傲的,我是想強調,面對成就而自豪,人人都會,無需別人教。
我想,面對課堂上的學生時,作為歷史老師的我們則不應如此淺層化,而應抓住這個絕好的機會再造問題生成的平臺。告訴學生這是為什么?應該怎么做才對。
其實,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經歷了兩千多年專制時代壓迫、飽受“存天理,滅人欲”思想的束縛的民族。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導致國人骨髓中被扭曲的人性代代相傳、根深蒂固,以至于習慣了低眉順眼,一旦獲得自由做了主人,便表現出極不適應,反而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張揚、狂妄無度;同時,過慣了窮困潦倒的苦日子,一旦富足起來,也不適應,猶如乞丐偶然撿到元寶瞬間發跡以后,花起錢來“惡補”一般沒了品位,毫不吝嗇。可見國人身上的種種陋習不全是國人本身的錯。英國的革命進入近代比中國早兩個世紀。
但我們不要失望,隨著我們的國家一直民主富強下去,我們的同胞會慢慢學會適應做主人和享受富有的。只是仍需很久很久的教化和滋養。教師這樣一點撥,我們就會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遙遠的公元前,再次生成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和宋明理學,既擴展了學生的理性思考范圍,又接軌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同時傳播了正能量。在此基礎上,再教育我們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要講品位,懂規矩,有涵養,不然就會讓自己滿世界丟人。
可見,這些環節,發達的網絡都會告訴最好的,任由我們取舍。換句話說,教師僅僅具備淵博的知識、伶俐的口才、獨特的方法和專業精準的語言是不夠的,應該為學生挖掘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周立軍,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開灤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