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富
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小學時期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和知識最為快速的時期,但現如今仍有一些教師在沿用著過去的講授制教學,忽略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要利用建模思想,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從建模思想的針對性和應用型兩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建模思想;教學應用
一、建模思想的針對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得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中的問題形式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純粹的數字或文字計算題。還有一些就是文字表達數學題。它們往往會涉及到現實的背景,所以這些數學題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的找到原型。在實際的應用當中,數學老師可以通過創設具體的數學情景,為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提供平臺。
例如,要想體現建模教學。首先,要讓學習的內容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比如,在某一節數學課上,主要的內容是引導學生在萬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此時教學方式就是采用全班交流的集體學習形式,來幫助學生主動遷移已有的知識。并運用類比的方法,來學習新的內容。
二、建模思想的應用性
(一)建立數學模型
因為數學主要是向學生傳達一種模型的思想,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借助數學模型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能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要學會逐步引導學生從數學原型到數學模型創建過渡。要培養學生將數學建模思想方法運用到更加廣泛的領域。隨著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學思想不斷注入新內容形式,最主要的是模型思想。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模型思想,學生加強數學與外部空間的聯系,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本文探究數學模型思想及其重要性,并提出數學模型思想的培養策略。
例如,生活中像“兩只羊和五只羊合在一起一共是幾只羊?”“把兩個梨和五個梨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個梨?”等,要知道將兩類事物合并在一起一共有多少的這種問題太多了,如果每次都讓學生數數,真的是很麻煩。于是數學老師就可以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了。但是,除了這些將兩類事物合并在一起的類似問題,有些加法還具有特殊情況。比如:“把幾個相同的數字加起來。”如果這時再用加法的數學模型反到有些麻煩,引進乘法模型解決該問題會更加簡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小明家的客廳長十五米,寬十米。如果想用邊長是整數的正方形地板把客廳地面兒都鋪滿,并且想要使用整數塊的地板。那么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邊長是幾米的地板呢?或者是地板邊長最長又是幾米呢?當小學的學生接觸到這一類的問題時,往往是通過在本子上面畫一畫,擺一擺的方式來得到答案。這是數學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建立利用公因數求解的數學模型,而且數學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一模型解決其他類似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完整的數學建模過程,就是要拋棄實際問題中的無關因素。保留本質的屬性和數字關系,從而形成某種數學結構。然后,再利用這種數學結構解決更多的類似問題,從而使這種數學模型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應用題是數學學習生涯的重點和難點,是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重要表現。自小學高年級接觸應用題后,應用題這一實際應用的難點伴隨著學生走過初中、走過高中、走進大學。作為數學學習生涯中的一項短板,如何提高應用題的學習能力與解答能力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隨著科技發展,建模思想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尤其是應用題教學,本文根據數學應用題教學環節建模思想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為同行教育者提供參考。
(二)抽象具體化和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建模思想,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數學知識點,能夠降低數學老師的教學難度。例如,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他們許多的生活場景已經在大腦中產生了記憶,并且已經有了經驗和完善的認知。這些都可以作為游戲設計的素材和依據。對于數學建模思想的應用也是有很大幫助的。而且數學老師在應用數學建模思想的時候,也會充分考慮到實際生活,將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會提出難度合適,邏輯合理的問題。實現數學的生活化,這樣數學老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師在利用建模思想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自身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加強他們數學素養和思維意識的提高,以此讓其的小學數學學習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錢漢豐.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16,05
[2]將數學建模思想落到實處——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例[J].沈國酰.數學教學通訊.2017 (01)
[3].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丁磊.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 (10)
[4]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J].聶勇.文理導航(下旬).2016 (11)
[5]小學數學如何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J].周明英.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