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雪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然后從合作互動法、情景激發法、問題教學法、思維拓展法這四方面分析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希望給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帶來啟示,從而提高授課質量,促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引言:
如今在國家小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其中學生的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學生會學習、懂學習,能夠主動學習,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優異的成績。尤其是我國農村地區,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注定性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這都是需要農村教師進行培養的。下面就以下學數學科目為例,談一下農村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方法。
一、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具有非常突出的意義的,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其意義更為顯著,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樣非常符合教育的目標,能夠便于為以后科目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很多教師采用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開來激發學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也有利于調動課堂氣氛,提高課堂質量和效果,從而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帶動全體學生進行學習,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第三,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還可以得到探索式的鍛煉,并且也能夠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會主動的與他人交流合作,提高協作能力。總之,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合作互動法
一些農村的課堂上,一些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其實是不對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互動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例如,教師在講解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圖形進行觀察,尋找教師中是否存在對稱的梯形。在短暫的觀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向組員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再派小組成員進行回答。接下來,教師可以進行一步的讓學生合作探討如何制作標準的對稱圖形,并要求學生拿出紙張和剪刀動手進行剪裁,最后由合作效果好的小組上臺進行示范。這種合作互動模式具有很大的好處,其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使學生在交流中集思廣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利于農村學生對于數學科目的學習。
(二)情景激發法
因為小學生學習力不強,要想進行自主的學習,大都是需要教師進行激發的,而使用創新性的教學情境就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情景激發法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方法。小學數學其實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在情景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和買賣應用題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真實的人民幣,組織課堂模擬買賣活動,讓一部分學生擔任買家,一部分學生擔任買家,進行課堂的買賣交易,從而讓學生的具體的交易中解決買賣相關的算術為題,提高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這種方法其實也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些學生在具體參與的情景之中,就可以激發其主動進行數學運算,而學的不好的學生也會在氣氛的驅動下,查缺補漏,從而正確計算出買賣所需資金的數目[1]。這種方法非常適應用于小學課堂之中,不僅利于生活化的教學,而且也可以聯系農村孩子的生活實踐,使農村學生更關注眼前的生活,在生活中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三)問題教學法
為了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教師還可以使用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中設置一定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給小學低年級學生講述數學中的大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授課。農村的小學生對數學中萬或億的單位通常是不夠熟悉的,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大數教學時,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問題,例如可以讓學生先學習百萬、千萬這些單位,然后教師在數學后面多加一個零,讓學生分析這些單位的聯系,從而思考規律所在。最終通過自主學習,快速的對這些數字單位進行反應。這樣學生在找尋聯系的過程中,就會發現不同的單位后面位數的數量是不同的,這樣主動發現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之一。
(四)思維拓展法
農村小學生受農村條件與教育條件的影響,與城市學生相比,其視野和見識可能不夠開闊,所學知識也不夠豐富,所以農村學生思維與想象能力可能也得不到鍛煉。但是在學習小學數學,尤其是在學習幾何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對于農村孩子的數學教學就可以用思維拓展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2]。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計算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真實的設備與材料展示出這些形狀。比如,教師可以準備出圓柱與圓錐的容器,在圓錐容器中裝滿一定的水,然后倒入圓柱容器找中,從而讓學生思考圓柱與圓錐的容積、體積等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問,進行思維拓展與想象,從而探究二者體積之間的聯系。在學生進行思維發散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導。例如,可以指引學生分析二者的底、高是否相同,從而判定出圓錐體積的算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農村授課條件設備等一些方面的限制,其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可能沒有城市中的那樣豐富,但是教師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尤其是在小學學習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以上的幾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讓他們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郝新玉.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方面的主觀能動性[J].中國農村教育,2018 (18):72-73.
[2]張俊芹,申應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J].教育現代化,2018 (39):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