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全
摘 要: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的是,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通過自主活動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數學知識的掌握。它不僅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的應用意識,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數學綜合素質的
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數學;實踐
數學活動課是數學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鍛煉他們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經過思考,就如何在數學活動中貫徹新課程的理念,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開展數學活動的作用和目標
最新研究表明,數學知識的形成是新信息和舊知識以及思維互相作用的過程,而學生的實際技能則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數學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和創新,進而獲得發展。
新課標指出,教與學是師生交往與互動的過程,教與學是雙方相互啟發和補充,在交流中分享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看法和體驗,進而雙方相互學習,共同發展。這也表明,新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學生在活動中的思考和研究,提高他們的數學基本素質和特色發展,而不是單純地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發展而發展。
二、貫徹新課程理念的方法
所謂數學活動課,顧名思義,也就是在數學活動中開展教學,也就是“活動+數學”。具體就是數學活動是一個載體,是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而數學知識則是在這個載體上所開出的花。而且,數學活動不僅包括一些常規的動手型的活動,還包括一些觀念性的活動,即動腦活動,如議一議、想一想等。力求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能夠“做中學”“學中做”,進而做到學做到三者合一,讓學生既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和活動的趣味性,結合教材知識和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
1.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寓教于樂
在日常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手段,激發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要知道在初中這個階段,故事對他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將一些數學認識的用故事的方法講出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還能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研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學生“有理數中的負數”知識的時候,我直接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在歷史上,負數是由哪個國家最早發明的么?”學生都搖搖頭,示意自己并不知道?!柏摂底钤绲氖怯涊d于《九章算術》中的,在九章算術記載中算籌規定正算赤,負算黑。”我向大家解釋道?!八慊I是什么?”一個學生好奇地問道??吹綄W生問到了這個問題,于是,我將提前準備好的一些算籌,也就是一些長短粗細一樣的類似于筷子的東西發給了大家,告訴大家這就是算籌,也就是阿拉伯數字在13世紀傳入我國之前,我國一直使用的計數和計算方法。學生在拿到算籌之后,十分好奇,他們不知道這個和筷子一樣的東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古代的人是如何拿他進行計數和計算的??吹竭@樣的情況,我拿起一些算籌使用的棍子,開始為大家演示算籌的具體計數方法,以及它的正負數的算法。
2.精選課本數學內容,“普及大眾”
由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課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設計一些難易適中的活動和問題,既能讓那些優秀的學生拓寬知識面,加深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要兼顧那些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活動中,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教授學生“圖形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我設計了七巧板的活動課,讓學生各自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認識的圖形。這樣的設計,既能讓優秀的學生拼出各種平面的圖形,對各種圖形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還能讓那些思維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拼出一些簡單的圖案,認識一些簡單的圖形。
另外,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思維的強化訓練,讓他們通過對一些圖畫或者視頻資料進行數學邏輯的分析,激發他們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三、新課程下的活動評價
除了設計科學有效的活動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在數學活動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比如,對于那些活動中表現很好,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表現,激勵他們繼續努力,爭取下次做得更好,而對于那些表現一般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進行鼓勵,讓他們能夠重塑信心,爭取下次能夠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利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數學活動課,不僅提高了活動課的有效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效果,還增強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意識,提升了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為他們以后學習更深的數學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友發.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活動課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6).
[2]馬秀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活動課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