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啟燕
摘 要:互動課堂、有效課堂、活力課堂等成為課改以來的高頻詞,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也越來越出新。提高課堂質量、使學生積極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課改的中心任務。結合教學實踐,對靈動課堂的構建進行分析,以期通過活動課堂的探討,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發展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靈動課堂;實踐分析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為本、發展為本的課堂,是生命力綻放的課堂,是靈動的課堂。靈動課堂,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樂學。
一、創新教學目標,課堂與時俱進
創新教學目標,簡單說就是改變知識為主的目標,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方法并舉、情感和態度并存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確立,應落實到每一節課堂中,研究教學內容,并注重知識的拓展以及方法的研究,然后放手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習、主動合作和探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如朗讀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常態的讀通的層面,讓學生模仿各種聲音、模仿不同人物的語言和形象,使朗讀聲情并茂;又如識字教學,教師應改變識字、認字、組詞的單一模式,而引導學生發現“字”的特點,運用有效方法記憶生字。如“好”字,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字是左右結構,一半是“女”一半是“子”,女就是女兒,子是兒子,放在一起,有“女”有“子”才是“好”;再如“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頭上話家常”而讓學生輕松記住這個字……
教學目標的確立,并圍繞三維目標,巧妙設計靈活、趣味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方法靈動、教得智慧、學得智慧,學生產生靈動的火花,課堂活而有效。
二、創靈動課堂,落實到教學始終
新課改推進以來,靈動課堂、生命力課堂的構建成為課堂改革的核心,而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即使活躍課堂,也是在課堂的某一個環節上給一個“小插曲”,應試教育仍然是課堂的主流。因此,新時期的靈動課堂,應落實到各個課型、各個環節,落實到教學的始終。
如低年級的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機械的拼音認讀和識字,課堂枯燥和乏味,而如果在拼音和識字教學中融入說話、寫話的訓練,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想到的完整表達出來,不僅使學生學以致用,也發展綜合能力,為寫話打基礎,為寫作埋下伏筆。如a的教學時,讓學生看插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插圖的大意;識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插圖或者多媒體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圖片和情境,用所學的幾個詞語完整地表達一段話。如《中國美食》的教學時,除了讓學生識字,教師應通過造句子、看圖說話的形式,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
從低年級開始,鼓勵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養成寫日記、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表達。如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體會媽媽爸爸的辛苦、體會奶奶對自己的關心和關愛;觀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觀察學校的設施和布局;留意路邊的指示牌……都是學生學好語文、激發學生學習趣味、發揮學生語文學習靈動性的有效措施。
三、注重學情,抓實靈動課堂
上文提到,靈動課堂,不是某一個環節的精彩,而是課堂的習慣、課堂的慣性,為此,教師應抓實語文教學,抓好靈動課堂的開展和營建。靈動課堂的抓實,首先應了解學情,注重知識學習的漸進性。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應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也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循序漸進進行教學。
如教學新人教版二下“識字四 中國美食”時,教師應以孩子們喜歡的零食為“趣點”,利用多媒體,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零食的圖片,如烤串、炸雞腿、漢堡、披薩、三明治、烤魚片等,這些美食圖片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為美食的認識和了解做了鋪墊。教師再給孩子們鏈接“中國美食”的材料,讓學生了解中國素有“烹飪王國”之稱,介紹“八大菜系”……既擴大學生的視野,也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對于本課的生字教學,教師也注重循序漸進,如先認準生字,再寫字,再組詞和說句子。如“燒”,在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根據字的特點“火”字部而引導學生組詞,如“燒火”“燒飯”“燒水”“發燒”“燃燒”“引火燒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再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了解了各地美食色香味俱全的特點,以及煎、烤、爆、燒等烹調方法,從而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識字教學,改變了機械識字的態勢,運用多樣化的方法,課堂生動、靈動、高效。
抓實靈動課堂,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身心發展特點,巧妙設計問題、活動等,以問題為載體,以活動為線索,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靈動課堂的構建,更需要多元評價的有效運用,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意義深遠,也使學生受益匪淺。
靈動課堂,是生命綻放的課堂,是學生的生命得到滋潤的課堂,是學生快樂學習、自主參與的樂園,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主動閱讀、自主聯想、主動思考、放飛思維、發展能力,這樣的課堂,學生是主體,課堂教學不再乏味,不再低效,是一線教師追求的課堂,是孩子們期待學習和發展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沈敏.關于靈動課堂的小學語文實踐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3).
[2]張乃娟.營造靈動課堂 培養靈氣學生[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