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 要:小學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初次接觸數學的關鍵時期。數學作為小學時期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的應用把握能力,同時還需要較高的思考能力。概念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教師可以根據概念教學的規律,針對概念導入、概念推導與概念應用這三個方面進行講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
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初級階段,需要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同時,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概念,這些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的基礎,也是歷代數學家智慧的結晶與載體。這就奠定了概念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重點為學生講解數學基礎概念,讓學生了解概念、掌握概念,教師再進行及時的引導,為學生演示概念的推導原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可以自主應用概念來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一、靈活多變,讓數學概念教學具有趣味性
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讓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來配合教師接下來所進行的教學工作與活動。眾所周知,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又具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以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來引入概念教學,讓學生在初步接觸概念學習時輕松愉快,從而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感興趣,讓數學概念教學具有趣味性。
寓教于樂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與數學素養,還可以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時,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用三角形構成的圖案,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慢慢引導,讓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蘊含三角形的呢?“我們知道,屋頂是一個大大的三角形,那么,為什么不是正方形或者其他的形狀呢?大家動動你們的小腦筋,思考一下吧!”在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開動腦筋思考之后,教師再講解三角形的定義,就可以讓學生對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印象更為深刻,從而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定義,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教師引導,讓數學概念教學具有合理性
概念的形成是經過不斷的推導與驗算的,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與認知的限制,理解能力較差,往往不能通過自身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出來,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素材,鍛煉學生總結概念的能力,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知識的數學概念。教師也可以在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的基礎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知識,嘗試總結與推導數學概念,通過大量的練習培養學生總結數學概念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加減法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盒火柴,先引導學生取出三根火柴,再引導學生取出四根火柴,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將三根火柴與四根火柴混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數清總共有多少根火柴,這就是“3+4=7”。教師這樣一點一點引導學生理解加法的概念,舉一反三,再次提問“那么3+5=?呢,同學們可以運用剛才的方法來計算,以此類推,你們可以發現什么規律呢?”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在火柴棒的游戲教學中嘗試自己總結加法法則,對加法概念的印象更為深刻。
三、實際操作,讓數學概念教學具有實踐性
數學作為小學一門基礎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時教師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就應適時引入數學概念的教學,讓抽象的概念與感性的經驗相結合,這樣才更容易學生理解。而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可以學以致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情況來設計適合學生的數學實驗,為學生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完成數學實驗,不僅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還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實驗中練習運用數學概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運用數學概念,增強學生運用數學概念的滿足感。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關系時可以為學生準備長短不一的小木棍。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怎樣的三根小木棍才可以恰好組成一個三角形呢?”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的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進行討論與實踐探究,最后每個小組都要總結出一個具體的概念。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感受數學概念,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對數學概念的印象更為深刻。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總結之后,再為學生講解真正的三角形三邊概念,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對數學概念的了解也更為深刻。
小學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概念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采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引入數學概念教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練習素材來培養學生的概念推導能力,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數學實驗中,增強對數學概念的運用能力,從而在概念導入、概念推導、概念運用這三個方面培養與鍛煉學生,增強學生的數學概念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