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芹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乃至終生發展必備的重要學科。近年來,對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質量等問題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創新人才。落實這一主體目標,核心問題在于教師的導學的有效性與否的問題。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師如何導學、提高課堂質量的問題,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導學;導學策略
新課標的實施,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也仍然存在不足,暴露出一些顯著的問題,部分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者,引導學生學的作用還沒有真正發揮,一定程度上阻礙課堂的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沒有真正發生改變。
新課改下,學生是知識的學習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只有注重導學的有效性的探討,發揮導學的有效性,學生才能有效乃至高效學習,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如何有效導學的問題,談幾點思考。
一、注重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精彩的導入,猶如一塊磁鐵,深深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數學教學源于生活,用生活化的元素進行新知識的導入,既方便,也利于學生體驗學習的展開。
如,教學“圓的認識”的教學時,課堂之初,教師展示給學生自己帶來的小球,問學生:大家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什么形狀?待學生回答出“圓形”時,教師指出:“圓”在生活中司空見慣,想一想,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圓?然后再用多媒體展示出生活中的“圓”……如此的導入,師生對話,和諧交流,激活學生思維,激活課堂,也有效引領學生走進課堂學習的主題——圓的認識,可謂“導”得有效,為學生“學”得有效打下基礎。
二、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否,關鍵在于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傳統課堂之所以低效,主要原因是灌輸教學的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沉悶,興趣不濃。作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師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注重興趣的激發,想方設法營建有序、和諧的課堂,保障學生的學習有效、提高效率。
如,進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學時,對于“三角形”的部分,教師用三角板、三角鐵等實物,幫助學生從中直觀上感知“三角形”的概念,更好地認識三角形,再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三角形。
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傳統沉悶的課堂模式,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三、巧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
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從內心深處想學習,才能取得最優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如,“圓的認識”的教學,對于畫圓的方法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想出更多的方法,然后提出問題:在你想出的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哪一種方法最好?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對畫圓方法的探討,得出尺規畫圓最精準的結論。再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主用圓規畫圓,然后幾個學生比較自己畫的圓,有什么不同。繼而提出問題:為什么用圓規畫圓,而畫出的圓不同呢?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出現這個不同?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探討,引出“直徑”“半徑”的概念……問題是思維的基礎,思維的發展建立在問題的基礎之上,巧妙設計問題,是“導學”有效的突出環節,也反應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巧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從而開放課堂,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質量單位換算”的教學時,筆者這樣質疑:你的數學課本大約有多重?想知道你的數學課本的重量,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思考,啟發了學生親自動手用測重儀進行測量,不僅促使學生“做中學”,也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四、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分析錯誤
學生不論是做練習,還是課堂上的訓練,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出錯,教師簡單的一個大大的“錯號”讓學生的興趣頓失,積極性頓減,學習的信心也逐漸喪失。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到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力的局限性,正確對待學生的出錯,對于學生的出錯,尤其是錯題時,教師應善于利于這些“錯誤”資源,分析出錯的原因,對于粗心而產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從認真、仔細的方面強化自己,從看清楚數字、看清楚運算符號、理清問題中的條件和關系,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對于學生的錯題,教師還應對其進行分類分析,并在普遍性的容易出錯的問題上強化訓練的力度,指出出錯點以及出錯的原因,以免以后重復出現類似的錯誤。如四則混合運算的練習中,學生屢屢出錯,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生的具體的錯題,讓學生對錯題進行分析,找出錯誤所在,說說出錯的原因。如對于一個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問題,一個學生的做法是這樣的:64+36×2+120 =100×2+120=200+120=320
教師可將這個錯題分析的主動權交個學生,讓學生一起分析出錯的原因,經過探討,學生找出關鍵性的錯點:從左往右算,忽略了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的運算方法。待學生恍然大悟后,再根據正確的運算方法而重新計算……教學中,教師應巧借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分析、感悟,引導學強化概念、強化能力,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總之,有效課堂的創建問題是不變的主題,是新形勢下教師們不斷探討的問題,教師應立足新課改,改變師生角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課堂,構建開放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有價值,這樣的課堂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振鋒.“學導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7(96).
[2]曾翠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與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