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摘 要: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小學數學教學也亟需不斷創新和發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成為所有小學數學老師都應潛心研究的重點課題。從三個角度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提高成績可以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學
作為一名扎根農村的小學數學老師,我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深感小學數學的教學困難。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老師所講解的知識,并且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成為每一名小學數學老師畢生的追求。但是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數學老師,我更加感覺到教學的困難。學生整體基礎薄弱,家庭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設備差等因素都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接下來我將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談一下怎樣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成績,尤其是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重視常規管理,改變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抓好課堂常規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優良的學風,能有效促進學習質量提高。在新生入學初就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入班即靜、入座即學”的好習慣。同時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課前預習,在每一節課之前準備好本節課所學的學習用品。對于這一點農村學生尤為重要,因為絕大多數農村學生在小學之前很少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大,沒能形成系統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接下來十幾年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除了教師的引導外,在課堂上還可以通過抓典型樹榜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模仿性極強,榜樣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抓好典型就像撥亮一盞燈,能照亮一大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學生的模仿學習也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
二、數學來源生活,努力培養興趣
一切數學問題都應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不應把小學數學課上成枯燥無味的說教課。生活中很多問題都可以被我們拿過來改編成教材中的數學問題。一切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和學都顯得蒼白無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己學,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來說,所有的課本知識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有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善于發掘生活中的例子,盡量引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來理解課本中抽象的數學知識。比如家里一年的水電費,一天當中的溫度,買玩具需要多少錢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運用于生活。只要善于發現總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當然這就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把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在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打造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定義等知識往往都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教學手段,遇到的最大難題莫過于一些課本的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牽強附會地講解這些知識點,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其中內涵。多媒體輔助課件具有集文字、動畫、圖像、聲音于一體并可同時進行展示的優點。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合適的教學課件能夠把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得靈活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這樣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認識空間,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更能夠減少學生想象的困難,為學生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了有力支持,幫助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例如:在“認識時間”這一節課中,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采用傳統的講解模式,學生不但會感到枯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也會非常困難。而如果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會使原來非常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動化,充分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個現實中的鐘表,讓學生看清楚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指針等。緊接著,通過動畫模擬鐘表的運動過程使學生看清楚三個指針使怎樣協調工作的。使學生充分感知一小時等于六十分鐘,一分鐘等于六十秒,充分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總而言之,在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更沒有達到人們對于教育事業的期待。這就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改進和提升,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素養,這樣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重新煥發教育的活力與生機。同時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具有積極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在研究內容和主題上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處還希望同仁能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