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推進,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是每個高中數學教師都越來越重視的問題。以“充分地課前準備”“有效的課前預習”和“積極的課堂參與”這三方面為切入點,圍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研究展發表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已經引起了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與思考。以下,我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就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研究展開詳細地分析與論述。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教學最優化的首步就是用整合的觀點來選擇和確認教學任務。”由此可見,要想實現高效數學課堂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制訂具體、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因此,數學教師在準備教學時,一定要努力鉆研課本,充分了解教學目標,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不等關系”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經歷由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體會其方法;通過解決具體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其教學重難點在于讓學生建立不等式模型、用不等式(組)正確表示不等關系以及利用不等式的性質證明簡單的不等式。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創設情境;研探新知;排難解惑,發展思維;鞏固深化,反饋矯正;歸納整理,整體認識等五大方面的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如此一來,學生易于接受,教學質量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二、有效的課前預習
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較多,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但學生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課前預習向來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但很多學生都忽視了課前預習的作用,他們也不懂怎么預習,只是為了預習而預習,根本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做有效的、正確的課前預習。有效的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學生預習能夠有良好的效果,我認真鉆研了教材,然后提出了以下問題: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已經學習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同時也學習了它們的展開圖,那么你們知道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它們展開圖面積的關系嗎?其他幾何體的展開圖與其表面積又有什么關系呢?棱柱、棱錐、棱臺都是多面體,它們的展開圖又是什么?如何計算棱柱、棱柱和棱臺的表面積呢?之后再課堂上,我讓學生展示了他們的預習情況。通過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預習問題,引導學生預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和安排教學內容,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教師不應該只是向學生強調預習的重要性,而是應該做出實際的行動,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如此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積極的課堂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只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之中,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許多數學教師都采用“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只是死記硬背教師給的公式和解題步驟,在做習題時,把公式硬生生地套用在習題中。因此,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都很低。基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復習“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這部分內容時,為了節省講課時間,給予學生時間去思考,為此,我制作了一個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復習引入,通過提問:基本初等函數指那些函數?它們的定義和性質是什么?圖象都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系?等問題指明學生的學習目標,然后暫停微課視頻,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思考與回顧。二是典型例題講解,通過一道例題以及變式訓練來鞏固學生對復合型函數單調區間的求解,使他們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和分類思想。三是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的收獲,總結自己的易錯點。因微課視頻具有直觀、形象、短小精煉等特點,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總而言之,若想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做有效的課堂預習,同時還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上僅是我個人對高中數學課堂構建策略的一些粗淺認識與看法,不足之處,還望指正,以促進我數學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海詩.新時期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4,28:162.
[2]任尚哲.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