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錦
摘 要:分層作業的設計旨在貼近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因材施教。傳統數學作業強調知識的模仿、訓練,忽視學生自主性、興趣點、創新力的培養,更缺失靈活性。借助分層作業設計,可以保護學生數學興趣,增進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確保學生作業更高質完成。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能力;分層作業
在數學教育中,作業設計是促進學生理解、鞏固、消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課堂內外銜接的主要方式。傳統作業布置單一、重復,缺失靈活性,學生對數學作業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敷衍塞責,降低了作業質量。以分層作業設計為導向,突出對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培養,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數學思維。
一、分層作業:要兼顧學生知識水平實際
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陶行知提出“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像園丁一樣,要認識兒童,給予適宜的水分、陽光、肥料,并除害蟲,才能確保欣欣向榮”。對于初中生,其自我認知、思維、接受能力還不成熟,在作業布置中,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了”,由此帶來的影響,必然會喪失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更讓一些學困生對數學反感。從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出發,圍繞學生數學認知實際,因材施教,來保護學困生的數學熱情,增強他們對數學的好感度。
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我們設置三層級作業,A為基礎層級,能夠運用公式法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并能夠根據“b2-4ac”來判斷根的情況;在B層級作業,提高了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難度,能夠對不同類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進行求解;在C層級作業,不僅要能夠熟練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還要能夠就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求解規律進行歸納,能夠兼任“小教師”職責來輔導A、B層級學生,提高全體學生對數學知識、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能力。由此,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都能夠從作業完成中鞏固和獲得提升,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二、分層作業:要突出開放性,提高作業興趣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數學積極性,不能單純地布置作業,還要注重作業形式的開放性,讓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參與到作業中,完成作業。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就是要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方式。
如“畫一畫”“說一說”“查一查”,也可以動手制作,還可以參與調查,以學生能做的、愛做的方式來提升完成作業的主動性、趣味性和個性。如在應用“在平行光線的照射下,不同物體的物高與其影長成比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走進校園,測量旗桿、樓房的高度;利用學生分組,合作準備測量工具,有竹竿、有皮尺、有平面鏡,圍繞測量對象,用動手方式來進行測量和計算,將數學自然而然地“做”出來,增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創新思維能力。
三、分層作業:要給予學生自己出題的機會
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的、有創新精神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的機會。事實上,在傳統作業設計上,單一、封閉、“一刀切”的作業形式,固化了學生的思維,也阻礙了學生數學潛能的發揮,更讓很多學生對數學的熱情被扼殺。我們要關注數學核心能力的提升,創新意識、突破精神、自主意識就不得不給予高度重視。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全班學生群體里,同樣也應該有很多“小老師”。所以說,在分層作業設計上,我們也可以給予學生自主出題、自主完題的機會。
如何讓學生自己出題?以蘇科版九年級數學P28頁的例題為例,在布置當天作業時,我們提出讓學生在該題的題設條件下,自己出一道題,可以分組、合作交流,共同出題,我們將對全部題目進行評選。在學生的努力下,有學生提出“是否存在某一時刻t,使得△QPB與△DCQ面積相等?”有學生提出“當t為何值時,△DPQ面積最大?”有學生提出“當△QPB面積最大時,△DPQ面積是多少?”有學生提出“t為何值時,△PBQ為等腰三角形?”這些不同的題目,激活了學生對數學分類討論的熱情,也讓學生能夠從“最大值”問題、“方程問題”等類型中,拓展了數學思維,比起傳統的抄作業、敷衍作業而言,學生的學習激情更高,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數學潛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四、分層作業:要讓學生從反思中提升數學素養
學習是一個循環往復的漸進提升過程,對于數學,不僅要主動學習,更要樂于反思。在分層作業設計上,對于學生出現的錯題不能輕易放過,而是要鼓勵學生反思,培養學生正確面對錯題的思維習慣。這些題目,明明是自己應該會做的,為什么又要出錯?原因是什么?荷蘭數學家佛賴登塔爾提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作業反思,讓學生明白自己出錯的原因;通過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反思,讓學生深刻領會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如某題x1=-2,x2=1是方程(a,m,b為常數,且a≠0),試求a(x+m+2)2+b=0的解。對該題進行反思,原方程與所求方程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對所求方程的解,如果我們設置為y,則新方程可以表示為:a(y+m+2)2+b=0,從題設和條件中得到,原方程的解,應該為所求方程的“y+2”,由此便可以得出新方程的解了。
總之,在分層作業設計與應用中,通過分層,讓作業形式更趨多樣,更能夠順應學生的實際,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在分層作業應用中,要多分析、多思考、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從分層作業中真正提升數學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和建.對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8):18.
[2]邵良.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曹潔.分層作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5.
編輯 劉瑞彬